
今年上半年向熹在合肥报业传媒团体讲课
本报记者 朱晓凯
今天中午12点,本报记者拨通了向熹(新浪科技注:南方周末履行总编)的电话,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记者:近日网络上有关于成都博瑞、南方团体等中国机构赴美收购《消息周刊》(《Newsweek》)受挫的消息,并说你在操盘此项目,请问这些是不是事实?
向熹:我今天也看到了网络上的消息,是事实。这些信息是公开信息,境外媒体前几天已经有报道了。
记者:你能谈谈此次收购的细节吗?
向熹:我们各方及中介机构对此项目都有保密任务,我无权公开过程的细节,更无权公开收购文件中的细节。
记者:博瑞、南方为何会联手赴美收购《消息周刊》(《Newsweek》)?
向熹:就我的懂得,我认为此次收购是有幻想的中国传媒人、有幻想的中国传媒机构的一次自发的举动。我懂得,拥有全球传播的平台,是大家一直以来的寻求。
记者:赴美收购的财团还有其他成员,你能不能介绍一下?
向熹:这是一些战略性股东,如果竞拍进入第二轮,他们自然会浮出水面,但现在没能入围第二轮,按协议,他们不需披露。我只能说这是认同中国传媒人、传媒机构走向世界平台愿望的机构,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
记者:网上消息说美方拒绝中国财团的理由不是价格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向熹:没有明白的原因,按规矩卖方有权决定哪些买家可以进入第二轮,无需说明理由,不是价格原因,是境外媒体根据情势的断定。我个人感到原因较复杂,但有一点,卖方不真正懂得中国有幻想的媒体人、媒体机构的愿望。
记者:下一步有何打算?
向熹:就这个收购项目而言,我们还将密切关注进展和成果。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个项目,有共同幻想的机构得以觉悟,即使收购《消息周刊》(《Newsweek》)项目失败,也将持续物色投资对象。有国际影响的传媒机构(包含港澳媒体),不论媒介形态,凡有引入中国大陆股东意愿的皆可与我们接洽,我颁布一个邮箱:xiangxi100@hotmail.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