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遇上了如今年一样的百年特大干旱,大部分的哈尼梯田仍然得以耕田耙地栽新秧。昨天下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政府消息办公室召开发布会称:“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成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4日,红河州政府已在北京接收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授牌。
红河哈尼梯田重要散布在红河州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县境内,总面积达82万亩,梯田级数最多的达3700多级,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哈尼梯田拥有奇特的灌溉系统和奇怪而古老的农业生产方法,形成了江河、梯田、村寨、森林为一体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而其气势磅礴、震动人心的宏大范围,更是世界罕见。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开端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系统,使其在世界范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并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打算在世界范畴内陆续选择100至150个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保护试点。我国计划力争有10个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地能列入名录。
去年1月,红河州启动了哈尼梯田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经过精心工作多方和谐,顺利地实现了哈尼梯田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预期目标。“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我国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之后的第二批被列入保护试点的处所,同时列入的还有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 消息链接
农业遗产与世界遗产
对于人们所熟知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何差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谐领导小组闵庆文教授介绍说:它们都是属于联合国下属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则是向粮农组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如果与农业的关系不大,则不可能成为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因此哈尼梯田有可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
记者 任锐刚/文 通信员 张胜美/摄影(春城晚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