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用"蛐蛐胡"逗蛐蛐
一只小小的蛐蛐,竟能卖到几百元。入秋以后,省城济南的蛐蛐交易又开始火了起来。个头大,非常善战,其实济南的蛐蛐也挺有名,不少外地玩家专程来济南挑蛐蛐。不过在玩家们看来,由于建高楼,打农药,现在的蛐蛐越来越少了。
小蛐蛐,身价高一只卖到600元
一场秋雨之后,天气渐渐转凉。在英雄山文化市场,蛐蛐玩家们开始行动起来,挨个摊点搜寻中意的蛐蛐。一个白色的瓷罐上盖一块圆形的铁片,再绑上一根细细的橡皮筋,好斗的蛐蛐就这么被困在了里面。
“好蛐蛐简单点说得头大、脖子粗、腿长。”60岁的吴九龙用一根青草不时地挑动蛐蛐的头,被挠的蛐蛐立即露出大牙张开翅膀摆出迎战的姿势,吴九龙这时会细致观察蛐蛐的牙齿以及是否好斗等指标,由此判断出它是不是一只好蛐蛐。
“这根青草我们玩家叫‘蛐蛐胡’,用它一挠蛐蛐就痒了。”吴九龙每年都会挑一些蛐蛐和好友对战,蛐蛐好斗,斗蛐蛐也就成了他退休生活的一大消遣。
同吴九龙一样,拿着“蛐蛐胡”蹲在摊点前挨个挑选蛐蛐的玩家还有很多。记者注意到,这些从兖州、宁阳等地运过来的蛐蛐,在玩家们的一通精挑细选后,被迅速定价。“ 50元4只!”虽然摊主的标价是每只20元,但眼尖的蛐蛐玩家老李还是认准了自己的出价。
“好吧,反正都是自己逮的,便宜点给你了。”摊主是一位来自兖州的小伙,他的蛐蛐最贵的只有80元。在其他摊点前,除了一位摊主来自长清,其余都是来自济南周边。
“好蛐蛐无价,经常有蛐蛐卖到几万块钱的。”一位卖家说,要是一年能逮到这么一只蛐蛐也就够本了。不过,24日当天蛐蛐的最高价是一位摊主开出的600元,这只蛐蛐也被装在了一个大号的青色蛐蛐罐里。
“再过十几天,这里的好蛐蛐就能卖出三五千的价格了。”吴九龙说。
个头大,很能打 济南蛐蛐挺有名
蛐蛐又称“百日虫”,寿命虽短暂,但因雄蛐蛐好斗,玩家买回去喂点玉米、小米,精心养上十天半个月后,便可邀上三五好友酣战一番。
“玩蛐蛐主要是为了斗,非常好玩。”来自上海的张华(化名)和好友坐了一夜火车赶到济南,下车后就马不停蹄地直奔英雄山文化市场挑蛐蛐,他们逐一打开蛐蛐罐,仔细地比对着。
“济南的蛐蛐个头大,非常好斗。”张华拿着“蛐蛐胡”挠着一只蛐蛐的头笑着说,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蛐蛐,但济南的蛐蛐是非常有名的,“山好水好,当然蛐蛐也差不了”。
吴九龙解释说,济南出产好蛐蛐的地方主要是长清,但周边很多蛐蛐产地的蛐蛐也会聚到济南,在英雄山文化市场附近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市场。每年入秋后,西安、北京、上海等地的玩家就会来济南挑蛐蛐。
建高楼,打农药 蛐蛐越来越难找
“现在蛐蛐少了,以前掀开一个砖头,缝里就能见到蛐蛐。”玩家老李今年50岁,却已经玩了40年的蛐蛐,说起小时候捉蛐蛐的经历,老李记忆犹新。
“以前老房子多是砖木结构,屋里就能捉到蛐蛐,庄稼地里的蛐蛐也多。”老李说,高楼大厦建多了,现在的蛐蛐很难找,爱玩蛐蛐的他也只能自掏腰包买蛐蛐了。
来自长清的高继荣在英雄山文化市场摆了个卖蛐蛐的小摊,晚上她拿着手电到玉米地里找蛐蛐,发现了就用一个小网子上前罩住。“捉一宿,第二天再来济南卖。”蛐蛐少了,好蛐蛐更是难找,这是她体会最深的,“现在很多庄稼地都打了农药,蛐蛐都活不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