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我省蚌埠、阜阳、宿州、淮南、滁州5市共26个县的初二、初三学生发现,拿到手的英语教材与上个学期有所不同。110万学生的英语教材“被更换”?一时间引起了媒体、老师、家长的关注和讨论。为何5市教材会被临时更换?有关教育部门将会展开怎样的应对措施?9月2日上午,省教育厅公开对此事进行了释疑。
视频:出版业业内人士揭露教材发行潜规则 来源:CCTV新闻频道■新闻背景
去年教材就推迟到校
2001年国家开始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内容之一,教材从原来的省统一确定转变为由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选用。同时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为降低免费教科书价格,提高中央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按国家统一部署,从2005年秋季开始,我省对中央财政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在采购的教材中,有5个市选用了北京市仁爱研究所的初中英语。
2009年秋季,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提出,他们具有发行权,因此,不再与安徽教材发行部门合作,坚持自办发行,自行配送教材到校。因我省教材采取的是“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中标单位是省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如同意接受仁爱教材,将违背了当初的采购合同。
但经反复协调和磋商,仁爱仍不配合我省的教材发行。直至2009年8月28日,省教育厅提出将启动重新选用教材预案时,对方才勉强供书,造成教材推迟到校的事实。
出版方不配合
■5市教材更换的来龙去脉
百万学生或课前“无课本”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省今年教材采购仍然采取的是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保证全省教材供应,8月12日,受省免费教科书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向我省选用教材的各出版单位致函,要求他们向政府采购中标人即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供货,确保“课前到书”,并明确表示如在8月18日前不能提供,我省将不再使用相关教材。
8月18日,我省选用的全国19家出版单位的教材,除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供应的初中英语教材外,其他教材均按要求配合省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时做好了教材的供应和发行工作。我省有关方面多次与仁爱教育研究所沟通,但对方均未给予积极回应,更未给予应有的配合。
启动紧急预案
决定临时更换教材版本
8月23日,有关媒体报道了我省110万初中学生开学后可能“无课本”后,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作出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妥善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