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海口“高碳现象”随处可见 电脑24小时运转

时间:2010-06-08 16:00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在温室气体大批排放、全球气象变暖的背景下,提倡低能量、低耗费的绿色低碳生活方法渐成潮流。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有关专家呼吁:从我做起,推动污染减排,提倡低碳绿色生活,减少碳排放,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低碳生活”相悖的高耗能现象仍屡见不鲜,无形中加大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危及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电脑没日没夜“工作”

  6月3日上午10时15分,海口市海府路某机关办公楼。

  在一间两人办公室,一部门负责人出去开会了,另一工作人员外出办事,办公室里空无一人,但灯仍亮着,办公桌上的电脑也未关机,空调仍透着丝丝凉气……

  其实,类似的情景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

  不少上班族没养成人走关灯、关电脑、关空调的习惯,有的办公室电脑一开就是一整天,有的人出差了,但办公室的电脑仍在“工作”……电,就这么白 白耗掉了。

  有关专家称,用水、用电、用气都直接或间接排放碳。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注意节能,实际上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有人曾做过测算:每 省一度电,就相当于减少0.638千克的碳排放。

  试想,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绷紧节能这根弦,尽量减少能耗,就能减轻环保的压力。

  出入无车不欢

  今年初,在海口某企业供职的林先生花了10多万元购置了一辆爱车。自打成为“有车一族”后,林先生一步路也不愿走了。只要出门,无论远近都要以车代步。就连到300多米远的电信营业厅交费,也要开车前往。短短几个月,林先生体重增加了好几公斤。其妻为此担心:“有车是方便了,但丈夫的身材可能会因缺乏运动而变糟。这样代价也太大了。”

  其实,类似林先生的“有车一族”不在少数。

  有关专家认为,私家车、出租车仍是人们广泛选择的出行方法,对环境造成了必定的压力,大批尾气排放,污染了空气。据有关材料介绍,每耗费1公升 汽油,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7千克。为此,专家提倡绿色出行,少开车,多步行,减少碳排放,于己于人都有利。

  应用禁售塑料袋无所顾忌

  6月4日下午5时,海口市坡博市场。

  王女士到该市场买菜,手里提着四五个塑料袋。

  记者在该市场看到,提篮子买菜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是空手进菜场,提着满手塑料袋出来。据懂得,这些塑料袋不少属禁止销售的塑料袋。

  “限塑”令虽已施行了两年,但海口市民们仍难改应用塑料袋习惯,不合格塑料袋仍大行其道。

  有专家称,无控制地应用塑料袋,不仅直接增加了“白色垃圾”这一污染源,而且还极大地浪费了石油资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数据显示,每 制作一只塑料袋就要耗费0.04克标准煤并产生0.1克二氧化碳。

  假如我们人人每天都能减少应用一只塑料袋,全世界一年就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3735吨。 (本报海口6月4日讯)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

  侯小健/文

  自从去年哥本哈根气象变更会议以来,低碳生活正成为潮流。提倡低碳生活,下降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节能减排,做“低碳一族”,须从转变观念开端。

  曾几何时,不少人已习惯了“奢侈花费”,长期过着“高碳生活”,高耗费水、电、油等,有的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高碳生活”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批排放,损坏了臭氧层,导致气象变暖。生活中的种种陋习无形中增加了地球的累赘。

相关阅读
  • 泰南陶公府24小时连发7起袭击事件致3亡12伤
  • iPad mini确认下周问世 三星同一天推平板电脑
  • 希腊记者举行24小时大罢工 抗议养老金缩减
  • 绵阳警方称超速“摸胸照”系电脑维修人员发布
  • 江西九江红十字会疑向当地小学捐赠报废电脑
  • 哈尔滨一家电脑城发生火灾
  • 新华社否认攻击蔡英文竞选总部电脑系统
  • 小偷入室偷盗电脑 女房主误认是男友被劫色

  • 上一篇:广东农民工可凭积分入户城镇 将有180万人获益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状态》白皮书(全文)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