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安装机动车号牌后,才能上道路行驶。也就是说,正规牌照,是机动车上路的前提。
然而,在安徽萧县,记者却看到这样的景象:当地城建、城管部门悬挂着自制的车牌上街执法。无牌车辆穿行在大街小巷,却无人来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萧县淮海西路,记者看到路边停放的一辆面包车的车身上印着“城管执法”四个大字,车身前后并没有悬挂公安交警部门颁发的机动车号牌,却悬挂着蓝底白字的印有“城管——11”的车牌;在中山南路,一辆驶过的城建监察执法车上也没有悬挂公安交警部门颁发的机动车号牌,只是悬挂着自制的“城建——03”号牌。走访中,记者发现,在萧县街头,这些分别属于城管局和城建监察大队,悬挂着“城管、城建”字样号牌的面包车、皮卡车至少有10辆以上。记者还观察到,对于这些车,路面执勤交警没有进行任何查纠和处理。
当地群众反映,在他们的印象中,城管、城建部门的车辆一直都是悬挂着自制号牌执法,从没有安装过正规牌照:
群众:自从有城管执法队的时候,他都是12、13。
记者了解到,由于缺乏监管,这些悬挂自制号牌的车辆经常交通违法,让群众很头疼很无奈。
的哥刘师傅:经常横冲直撞,想在哪停在哪停,你还得让着它,真是搞得人没办法,太不安全了。
横冲直撞,随意停车,的哥头疼,群众无奈。那么,为什么上街执法的车自己却没有正规牌照?记者采访了萧县城管局和城建监察大队的负责人。
记者带着疑问首先来到萧县城管局。城管局局长刘勇介绍,城管局成立之初,县里财政紧张,办公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而且一部分车辆是从城建部门调来的,本身就没有牌照,因此上牌一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刘勇:城管执法车一般都没入户,就是没上正式的车牌,上牌要费用啊,我们小车不出城。
经费紧张、只在县城区域执法、年代久远无法上牌,这些似乎还不是用自制车牌代替国家统一牌照的全部原因。采访中,萧县城建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陈龙这样说:上个标志直接知道是那个单位的人,到那个工地上,都知道是城建的车,都知道。
城管局的说法是:经费紧张;城建监察大队的解释是:一上牌子就都知道是城建的车了。这样的理由,难以服众,却更添疑惑。自制车牌为何无人监管?记者又先后采访了当地车管部门、执法民警和县政府。
萧县车管所所长杨华表示自己并不知情,而当记者提出相关部门说不上车牌是因为经费不足这个理由时,杨华说,既然能买得起车,又怎么会上不起牌?随后不停摇头,欲言又止:有些问题规定的非常清楚,他们非要这样做。
车管部门有难言之隐,路面执法民警好像也顾虑重重。负责城区交通管理的萧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指导员吴义永说:我们也向政府反映过多少次,我们也查处过,但涉及到政府部门这一块我们很难认真办理。
在城管、城建部门看来,交警部门这种不作为更像是一种纵容和妥协。城管局局长刘勇这样说到: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公安不查我们的车,我们执法车他不查,就是建设部门的他也不查,就是达成默契了,他不查。
城管、城建部门理直气壮,交警部门说自己无能为力,那么萧县政府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萧县法制办一位负责人在谈到此事时,也是颇为无奈:我不好说,确实很难说,是不是在协调过程中和交警沟通什么的这一块我不清楚。
连连推脱的县政府,欲言又止的车管所,再加上顾虑重重的交警大队,相关部门的出位和缺位,使得挂着城管、城建字样牌照的执法车辆在萧县随意穿行,而国家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却因各种理由置若罔闻。究竟这种现象何时能够制止,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