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我国多地现气候异常 报告称南方将持续10年干旱

时间:2011-02-14 10:35来源:京报网-北京日报 www.yunhepan.com

  [导读]美GBN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预言中国南方将在2010年前后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国内专家认为,中国应将气候研究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12日,全国气象局长会在广东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为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涝灾害交替发生,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12日举行的全国气象局长会上说,2010年我国气候极为异常,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中国气象局将加快现代气候业务建设,2015年,月、季节气候预测准确率将提高3%至5%。

  旱涝交替极端天气频繁

  《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日数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因灾死亡4800多人,气象灾害属于偏重年份。

  从2010年全国气象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统计来看,暴雨洪涝和干旱为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分别占气象灾害总受灾面积的41%和38%,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风雹灾害均占气象灾害总受灾面积的10%。对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营的不利影响为近十年来最重。

  气候异常四大原因

  宋连春表示,2010年气候异常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转换十分异常。拉尼娜的快速发生发展,对我国2010年夏秋及冬季的气候及台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极地大气环流的异常调整,使得极地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强烈影响了中高纬度的国家和地区;

  三是6月至8月间出现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接导致了我国夏季气候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我国台风生成个数偏少,华南、江南、江淮、东北和西北东部出现暴雨洪涝灾害;

  四是全球气候变化是极端事件增多、增强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只表现出气温升高,也表现出气温变率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今年侧重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12日表示,2011年将重点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对防范工作,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包括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临预警,中小河流防洪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极端气候事件以及旱涝、冷暖等气候趋势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服务等,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最新播报

  山东:遭50年一遇大旱

  12日,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目前全省干旱标准已超过50年一遇。从2010年9月23日至今,山东除半岛东北部以外120多天无有效降雨。若春节前全省无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概率将达到60年一遇。

  截至目前,全省仍有2781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1%,其中重旱373万亩,受旱面积仍在小幅增加。全省已有390座小型水库干涸,30645口机电井出水量明显偏少。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尹长文说,由于正值隆冬季节,寒旱叠加,旱冻并存,黄河淌凌且来水偏少,增加了抗旱灌溉难度,部分地区出现了成规模的黄苗,山丘区小麦已经发生死苗现象。

  甘肃:5万人吃水困难

  甘肃通渭县因2010年降水偏少,县城供水主要水源锦屏水库来水锐减,蓄水不足,县城约5万人吃水受到影响。

  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甘肃18个干旱县之一,境内植被稀少,环境恶劣,特别是水资源严重匮乏,当地有“十年九旱、十年九灾”之说。

  据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和通渭县水务局介绍,2010年通渭县降水量为310.8毫米,比历年偏少20.8%,主要依靠汛期来水的锦屏水库2010年来水量比近五年平均来水量减少59.8%。目前,锦屏水库实际可用水量不足10万立方米,水位已接近死库容,而且已全部结冰封冻。

  广西:遇60年第二低温

  据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月2日以来,广西平均气温6.3℃,比常年同期偏低5.2℃,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二位低温天气。桂林、柳州、河池等三市大部的平均气温为历年同期最低值。

  持续多日的冰冻灾害仍在持续,截至11日广西共有7个市4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190多万人。

  截至11日,冰冻灾害已导致广西191.6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607人,4.46万人饮水困难、165.7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251间。受灾的主要有桂林、柳州、河池、百色、贺州、南宁等市。

  11日,广西遭遇新一轮低温雨雪天气,冰冻灾情加剧。全区公路因路面结冰交通中断167条,其中国道1条、省道4条、县道55条、乡道88条、村道19条。经过抢修和12日天气回暖,目前大部分已经畅通。

  广西电网所辖桂林供电局网区有15条输电线路的高海拔区段发生覆冰情况,但无严重覆冰线路,有3条跳闸线路停运抢修。

  针对当前的灾情,1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等领导深入桂林市资源县、兴安县,自治区气象局指导抗灾工作。自治区政府11日决定:从即日起,各分管副主席率队赴各受灾市指导抗冰救灾工作。

  阅读延伸:去年全球29.5万人死于自然灾害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有29.5万人死于自然灾害。报告同时显示,去年全球自然灾害总计造成约1300亿美元经济损失。

  去年全球发生有记录的严重自然灾害950起。按灾害次数计,2010年是1980年以来自然灾害第二多的年份,而且,去年自然灾害次数远超近10年来的平均值785起。

  去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九成与恶劣气候有关,例如风暴和洪水。

  极端天气可能全球泛滥

  据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卡西姆·阿斯拉尔介绍,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聚集,地球将继续变暖,因此可能导致在未来出现气象极端事件的增加。

  “特别是热浪和干旱。例如,以往100年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卡西姆说。

  专家观点:把气候研究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

  2004年2月,美GBN公司(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预言中国南方将在2010年前后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尽管“预言”有些耸人听闻,但国内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应从中警醒,将气候研究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2010年前后中国南部将持续十年干旱?

  “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2.8摄氏度,北欧下降3.3摄氏度……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英国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

  这些“预言”来自美国五角大楼2004年向美国前总统布什递交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报告特别提到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这份报告由美国国防部出资10万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研究的出发点是设想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最坏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之策。

  中国专家称“北涝南旱”的结论早已得出

  中国南部会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吗?中国现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会变成“北涝南旱”吗?

  通过大量的分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绘制了从1951年到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早在GBN报告发布前一年也得出了“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结论。

  从1999年开始,钱维宏从事“近百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湿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他分析了我国2000年前160年间的有关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发现,从1910年—194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从1940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南北降水转型的周期为70年。钱教授说,根据70年的周期预算,从1979年开始的“南涝北旱”,到2015年左右将转变为“南旱北涝”。

  “预言”具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

  针对GBN报告的预测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三次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虽然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中对中国部分的预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的,它提醒中国科学家将气候变化研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目前气候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多地只是涉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等等,“这份报告提醒我们,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罗勇说。因为气候突然变冷,会导致农业产量降低,引起食物短缺;洪水和干旱这些气候极端事件将导致淡水供应和水质降低;冰和风暴将导致战略性化石能源的供应中断。“这些都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必须指出的是,GBN报告描述的情景仅是极端的情况,也许发生在某些地区,但不会是全球所有地区,而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阅读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公布 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 2020放假时间安排来了!五一放5天 国庆中秋放8天
  • 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 共商创新合作
  • 北京市解除输入型鼠疫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全国初雪时间地图发布,来看你家2019年第一场雪什么时候下?
  • 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年底通车里程将达3.5万公里
  • 年底了,你可能还有这些钱会到账!速查!
  • 人社部首次公布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营销员、收银员等排名前十

    • 上一篇:情人节购丘比特 送婚纱摄影
      下一篇:温家宝:民众满意与否是衡量政府工作唯一标准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