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11日起,来宾市2011年春季招聘会“春风行动”在市相思园隆重开幕,历时五天的“四加一”(2月11日至14日四天的市/县专场和15日工业园区专场)专场招聘会首先登场,吸引了上万名求职者。
应届生看中来宾后发实力
开幕式是在11日上午十点半开始的,可不到十点,各单位招聘台已经围着相思园广场中心的大榕树摆起来了,不少求职者也早已开始“过场子”,寻找合适自己的岗位。记者发现,当日有不少职位是有学历要求的,这也吸引了不少大学应届毕业生。
小周是学室内设计的,南宁高等职业学校毕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一家招聘单位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小伙子对就业前景很乐观,他说自己是“见缝插针”。原来,他这个专业时下还是比较时尚的,如今许多同学都削尖了脑袋往大中城市“钻”,他却有自己的另类打算。他解释说,来宾是一个新兴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买房装修也会越来越讲究,这就给了他施展拳脚的机会。他打算先在企业“练手”,在本地扎下根,成熟了会考虑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然后创业。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往届大学毕业生也看好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准备投身其中。小吴是学物流专业的,毕业后在广东工作了几年,她表示,想在本地找到相关专业的工作。
家长成了“探路者”
在招聘现场,记者看到,有些求职者甚至全家出动,让家长作为“探路者”,收集招聘信息。
记者见到罗阿姨时,她正在给一家酒楼的招聘人员留下她女儿的联系方式,并一再叮嘱招聘人员年后要记得和她女儿联系。原来,罗阿姨的女儿具有多年在餐饮行业工作的经验,此前已在餐饮业做到领班的职位,年后想换个工作环境,于是让自己的母亲先来看看情况。当天,罗阿姨看到某酒楼招领班,就把女儿的情况跟对方说明,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记者发现当天招聘会现场不乏这样的“先行者”。一名自称“张叔”的市民是为朋友来的。张叔是个热心人,喜欢收集各类招聘信息,供自己和邻居的朋友参考。张叔说,这样的招聘会“很及时”,开春正是找工作的高峰,招聘会开到家门口,是一件好事。
“近家”更有吸引力
与市县专场相呼应,昨日在市工业园管委会举行的招聘会则更有针对性地面向农民工朋友们,“让当地的务工人员服务当地,促进工业发展”成为当天招聘专场的主要目的。
当天的招聘会共有三家企业“招兵买马”,虽然天空细雨蒙蒙,但早上十点,招聘会现场已挤满人,早先搭起的三顶遮雨棚人满为患。记者采访了一些求职者,他们中不少都是有外出打工经历的人,之所以当天要到现场参加招聘,主要是因为工业园区近家、方便。
小莫是兴宾区长岭村人,之前在柳州等地干过多年机械修理的工作,但总觉得离家太远,想在工业园区找到机修方面的工作,“离家近点,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在采访中,持这种态度的人有不少。
小蓝2001年初中毕业就到广东打工,近十年的漂泊让她尝尽了离乡人的苦和累,当日,她和几个小姐妹一起到现场应聘,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让自己安定下来。家住城区的小蔡也是为了近家才“转战”当地的,她告诉记者,她在广州、中山等地的服装厂打工多年,这次听说有服装厂招工就来了。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随着工业园区进驻的企业越来越多,像这样的针对务工人员的招聘会将会贯穿全年,总的用工需求量将达到1.5万人以上。
用人单位重潜力经验
招聘会是在招聘单位和人才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在这个供大于求的局面下,用人单位的需要更应得到重视,于是,记者也采访了一些招聘单位,他们表示,看重的不仅是人才的学历,更重要的是后天发展潜力。
“首先是学习能力。”中国人寿来宾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国辉告诉记者,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应聘者肯努力学习的品质。他解释说,现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与时俱进”,只有人才自身的不断提高,才能带动企业的前进,而保险行业更是如此。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行动能力,光说不练是做不好事的。
这一点也得到了另一家本地外资企业的认同,负责招聘的一位姓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看重应聘者的能力甚于学历。记者在丹宝丽公司的招聘启事上看到有翻译的职位空缺,要求是法语或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但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有非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他们也会考虑破格录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