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中国法治建设重点转移 从"有法可依"向"有法必依"

时间:2011-02-18 14:53来源:中国新闻网 www.yunhepan.com

 


 资料图: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北京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中国法治建设重点转移 从“有法可依”向“有法必依”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两会”期间,民主法治建设进程、重大法律案的讨论出台、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北京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难点、将来的发展方向等相关话题料将在今年“两会”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治成熟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根据官方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然而,“我爸是李刚”、“钓鱼执法”、“70码”等热点事件所透露的社会情绪,也反映出公众对中国法律实施、司法公正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古人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指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标志,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点将从“有法可依”逐步转向“有法必依”和“依法办事”,从以立法为工作重心的法治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以宪法法律实施为重点、立法与法律实施协调推进的模式。

  他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立法工作不会因为法律体系形成而减轻,相反将更加繁重。社会的立法要求会更高,公众的立法期待会更强,因此立法机关将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他说,就立法的内容而言,将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维护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事业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生态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同时,立法工作还面临对现行法律体系的修改、完善、补充、废止,这方面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李林表示,今年将更加注重加强宪法法律实施,人大监督权的强化将更受瞩目。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去年以来陆续开展的专题询问是落实人大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今年将继续推进,不断加大监督力度。法律法规的清理也应当常态化。在大规模的“法律清理运动”结束后,应当使这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希望全国人大能够出台关于法律法规清理制度化、常态化的规范性文件,以保证法律体系能够及时实现更新和完善。同时建议在每年“两会”期间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清理,随时把问题和瑕疵消除掉。

  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还将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包括建立配套法规制定、清理、评估、修改的长效工作机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及时制定与中央立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继续加大社会领域地方立法力度等。与此同时,地方立法在“先行先试”方面取得的经验,将为全国性立法提供借鉴。(完)

 

相关阅读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公布 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 2020放假时间安排来了!五一放5天 国庆中秋放8天
  • 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 共商创新合作
  • 北京市解除输入型鼠疫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全国初雪时间地图发布,来看你家2019年第一场雪什么时候下?
  • 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年底通车里程将达3.5万公里
  • 年底了,你可能还有这些钱会到账!速查!
  • 人社部首次公布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营销员、收银员等排名前十

    • 上一篇:1月份68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 楼市调控仍将趋紧
      下一篇:人大代表呼吁建补偿机制破“人鸟争地”困境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