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我国年度财政支出超10万亿 民生支出约占2/3

时间:2011-03-07 09:55来源:经济参考报 www.yunhepan.com

  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10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支出首次超过10万亿元规模。在“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保民生、减差距、压经费成为今年财政支出的重要落点。

  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3%。此外,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同时,财政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用财经纪律约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

  保民生

  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支出破万亿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今年将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好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大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预算安排方面,基本的导向就是要配合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还是突出前些年我们已经强调的基本重点,比如‘三农’、教育、科技、医疗、住房等特别重大的民生方面的投入,以及这些投入的可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需要从全方位入手,系统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补齐民生短板。令人欣喜的是,从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里看到了这方面的部署。”

  财政预算报告披露,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突破1万亿元,合计10509 .92亿元,增长18.1%。

  “我更愿意用‘最基本的民生事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项。”贾康说。

  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11年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包括六项举措,即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此外,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贾康表示“预算报告试图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这些代表性事项上,对应的财力大概到三分之二左右。但并不意味着这三分之二以外的财力就和民生无关了,比如说我们的国防,显然和民生有关,要得到一个和平发展环境,必须得投入。”

  公共财政本来就是民生财政,财政支出向民生不断倾斜,说明我国公共财政正在回归其本质。艾洪德说“只有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百姓才会有越来越强的幸福感,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减差距

  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幅18.5%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还体现在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等重点支出,努力缩减城乡、地区差距等方面。

  财政预算报告披露,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达9884.5亿元,增长15 .2%。其 中 ,用 于 农 业 生 产 方 面 的 支 出3938.7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406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3963 .6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亿元。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 .3%。其中,税收返还5067 .99亿元,增长1 .4%;一般性转移支付17336 .77亿元,增长18 .5%;专项转移支付14905.24亿元,增长17.1%。

  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安排6609.11亿元,增长21.2%。其中,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775亿元,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安排资金300亿元,提高三江源等生态功能区的财政保障能力。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安排370亿元,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制度,安排135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安排581亿元。

  “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欠发达地区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贾康说。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中央财政收入除一小部分用于中央本级支出外,更多的则是用于对地方进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财政支出。

  数据显示,去年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51.1%。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17.8%;地方本级支出7360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82.2%。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利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悉,由于转移支付的力度不断增强,现在人均财政收入靠前的很多是西部省区。

  贾康进一步表示,在增加投入之外,财政还应该特别关注绩效,不光要花钱,还要花得更有效益。深化改革也是财政在分配方面特别看重的“像医疗,大家都知道需要增加投入,但简单增加投入并不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意愿,还要结合医改进行机制性创新。” 压经费

  “三项经费”不超过2009年规模

  在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的同时,压缩一般性支出被多次强调。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

  根据财政预算报告,对2011年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经费支出按不超过2009年压缩后的规模安排。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在规范公务用车购置方面,财政部3月4日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和加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其中规定,对各有关部门编制的年度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严格审核。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并实行严格管理。

  “厉行节约是一个长期方针”,贾康说,现在中央有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压缩各种会议费用、控制出国人次等很多具体事项都控制得更严格。

  过去一年,按照财政部2010年工作要点,在根据部门编制内增人增支和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情况核定部门公用经费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项目支出原则上按零增长控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政府开支还是偏大,办公用房、办公用车等政府资产也较多。目前提到较多的公务开支改革难度比较大,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既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开支加强监督,也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贾康认为,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是一些体制性因素造成的,如果不改变这种体制,只是在管理上有所加强,以后发展的空间有限,进度上就不能有很高的期望。“而一旦配套改革能够推进,行政成本降低就会出现新局面。”

相关阅读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公布 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 2020放假时间安排来了!五一放5天 国庆中秋放8天
  • 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 共商创新合作
  • 北京市解除输入型鼠疫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全国初雪时间地图发布,来看你家2019年第一场雪什么时候下?
  • 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年底通车里程将达3.5万公里
  • 年底了,你可能还有这些钱会到账!速查!
  • 人社部首次公布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营销员、收银员等排名前十

    • 上一篇:新版"女考神"走红网络 英语六级704听力阅读满分
      下一篇:中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 引用率却排百位之后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