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 欠账超1.6万亿

时间:2011-03-08 09:46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www.yunhepan.com

  

点击浏览下一张

 

  教育经费10年“欠账”超1.6万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 |两会现场报道

  比起对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动辄万亿的“慷慨”投资规模,10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还未到4%。在捉襟见肘的经费面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关于提高教育经费在全国GDP中比例的政策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也就是说,按此纲要,到2000年,4%已经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4条也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18年前的那一目标,迄今也尚未实现。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2002年到2003年间,经费投入甚至还出现了0.06%的倒退。截至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12231.0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9%。

  在边远地区,多年不引进中小学教师,或者留用多名50岁以上的农村老师和60岁以上的男老师“超期服役”、不让退休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拉开中西部差距。

  其背后的重要原因——也是经常被地方官员提及的原因,就是“财政困难”。 4%的目标何时才能实现?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在“保障经费投入”中再一次提到了“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并将实现这一目标定到了具体年份,“2012年达到4%”。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规划的蓝图已经描绘出来,现在关键是落实问题。

  “我国GDP总量基数大,哪怕是百分之零点几的投入增加,都会在教育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钟秉林说。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则表示,4%一直达不到,可能是由于“我国和国际上统计口径不一样”。

  “比如说发达国家,他们是指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他们的公共教育经费是指国家政府预算内的经费,而我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一个大口袋,预算内经费只是其中的一块,还包括教育费附加,企业投入的教育经费,还有国家对校办产业的免税,这些都不在预算内。所以我们的口径实际上比一些发达国家要大一些。”王烽说。

  而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曾表示,财政性教育经费至今没有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这也制约了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等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比例。

相关阅读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公布 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 2020放假时间安排来了!五一放5天 国庆中秋放8天
  • 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 共商创新合作
  • 北京市解除输入型鼠疫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全国初雪时间地图发布,来看你家2019年第一场雪什么时候下?
  • 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年底通车里程将达3.5万公里
  • 年底了,你可能还有这些钱会到账!速查!
  • 人社部首次公布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营销员、收银员等排名前十

    • 上一篇:湖北未来5年将投资逾千亿资金治理水患
      下一篇:我国将建公民信息库防腐败 以二代身份证为基础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