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济宁国家高新区与青岛国家高新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国家高新区创业中心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市政协主席赵树国,市委副书记张术平,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梁之安,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民,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成文,副市长、济宁北湖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周桂萍,副市长、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佘春明和青岛市委副书记王文华,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工委书记张惠等出席。
张术平在签约仪式上首先致辞。他说,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世界眼光研究形势、以国际标准谋划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青岛产业实力强、后劲足,城市建设气魄大、水平高,科技创新平台多、成果大,不愧为全国全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排头兵。在简要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张术平说,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是沿海城市的发展机遇,也是包括济宁在内的内陆城市的发展机遇。主动对接、积极融入蓝色经济区,在与蓝色经济区互动中借势发展,是济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的原则。青岛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不仅引领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对济宁也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青岛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聚集了一大批高端产业、高科技企业和国家级研发中心、创新平台。济宁高新区去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对接能力。两市高新区虽地处我省东西、基础条件不同,但互补性、关联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希望两市高新区按照“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协作。济宁市委、市政府将把推动两市高新区的合作作为重大事项,给予有力支持,确保协议各项内容落到实处,携手推动两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王文华随后致辞。他说,近年来,济宁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紧抓经济战略转型不放松,积极推进“现代产业新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水城”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许多经验值得青岛学习。济宁高新区成立18年来,锐意创新、积极进取,走出了一条内陆城市办好高新区的成功之路,去年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后,正在超前打造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和谐之城,为青岛高新区发展提供了借鉴。他希望两市高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落实合作协议,积极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空间,打牢互补型发展的基础,尽快把两地高新区打造成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主阵地。希望两市以此为新起点,积极构建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全面加强在蓝色经济、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青岛市将进一步密切与济宁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以最高的效率、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服务推进两市的合作发展,力争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走出新的路子,为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佘春明和张惠分别代表济宁国家高新区、青岛国家高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平等协商、合理对接”的原则,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合作、政策互动等方面进行合作。
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