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堪
哪怕是家羊肉馆 也要有日本风情
“牌匾没有日文不行啊,工商执照不给颁发,城管也不让挂啊。”
在哈尔滨到方正县的高速公路上,方正县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向世人推荐这个小城——富硒大米之乡、剪纸之乡、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更多的字眼还是“侨乡”。
方正县华侨商会一位工作人员提供的数字说,目前方正县约有22万人,而华侨就大约有38000人,其中大部分人定居日本。此前,媒体报道称,2006年起,方正县就着力打造侨乡形象。
耐人寻味的是,如今,方正县县政府的官方网站上,“魅力侨乡”一栏的全部信息已经不能查询。方正县华侨商会的工作人员称,自从“名录墙”被污损之后,前来咨询投资事宜的华侨明显减少。
但是这些并不阻碍方正县侨乡的打造之路。在方正县最繁华的街道——中央大街上行走,会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虽然建筑看着和一般的北方县城没什么两样,但是仔细看几乎每个店铺的牌匾下面都刻着日文名——洗衣店、鸭脖子店、内衣店、品牌专卖店……去中日友好园林的路途上,就连一个极为简陋的羊肉馆的牌匾都是中日文标注。一位车行老板告诉记者,这种日文牌匾大约在4年前推行,现在没有刻上日文的都是早前开业的,“没有日文不行啊,工商执照不给颁发,城管也不让挂啊。”
县城里还有一条日式风情街,其实就是一条简单的步行街,街道两旁是各种餐馆、旅馆、KTV、商店等。其中有一家旅馆起名为“新宿爱”。在这条日式风情街上,即使标注日文的餐馆内也是中式的作风——无论是服务还是菜式。一位老板苦恼地说,日文标注仅是个标注而已,“哪能打造什么日式风情?”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在当地银行也很容易兑换日元。县城的房地产业也如火如荼,一座华侨国际城正在打造。
方正县华侨商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正县人的储蓄高达近40亿,而人口才有22万,“都不是自己产出的,钱大部分是从日本带回来或者汇过来的。”不过,这让一些方正县人难以承受当地的物价。一位居民说,他明显感觉比哈尔滨还要高。这一点得到方正县华侨商会的佐证,“物价要比哈尔滨市里面高20%左右。”
所谓侨乡
开拓团后裔赴日 大多数定居下来
“如今,中日关系好是好,但当时咱中国老百姓可不认为他们是来开拓的,他们占了地就变成日本人的了。”
为什么是方正县?
为什么它和日本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这要从历史说起。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日本战败后,一些尚在东北的各开拓团老人、妇女和儿童纷纷结队出走,寻找回国途径,当时部分开拓团民集结在方正县,人数达1.5万人。因长途跋涉、体力耗尽,加上传染病流行,开拓团民纷纷倒毙,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1963年,这5000具尸骨被方正县人收集起来,合葬在今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当时有少部分开拓团民辗转回国,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滞留方正县。
费了一番周折,记者寻访到一位方正县人眼中的“混血儿”,他化名任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任强今年60岁,他的妈妈当时就是开拓团民——日本战败后,一些开拓团民走到了方正县松花江畔的依汉通乡,当时天寒地冻,他们没吃没喝。当时的中国小伙儿——任强的父亲套着一辆马车接回了任强的妈妈、姥姥、大舅、二姨等人。
1951年,任强出生了,一家子里住着中国父亲和日本母亲,当然还有日本姥姥、舅舅、二姨等。任强两岁时,日本号召留在中国的开拓团民回国。当时任强的母亲等人纷纷回国,在回日本后母亲又和日本人结了婚,这一来就断了联系,而且一断就是40年,“幸好我二姨没回去,她当时刚生小孩,才两天,如果没有她留在中国,我和母亲可能再也没有联系。”同样嫁给中国人的日本二姨促成了40年后的母子见面。任强记得他第一句话就是:“妈,你不相信我还活着吧。”已经不太懂中文的妈妈没说话,表示听不太懂,后来任强了解到,原来母亲是不敢相认,“两岁的时候就丢下,没怎么养,她好像有点愧疚。”
几经磨合,母子现在关系融洽,“我妈妈在日本岩手县开了一家奶牛场,她今年都80岁了,身体还行,刚开始不熟,现在是缺什么东西就直接跟我要。”任强现在一家人已经定居东京,不过他并没有入日本籍,只是申请长期居住。这次回到方正县,任强说是因为日本海啸,“主要还是小孩子,小孩子怕辐射,先回到咱们中国来上学,学好中文,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算怎么一回事?”任强说,他有一点和许多在日本的方正县人不同,就是不申请日本国籍,“日本好是好,那也是暂时的,咱们中国人总有强大的一天。”
虽然是开拓团民的后裔,任强对“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却有着这样的看法:“如今,中日关系好是好,但是当时咱们中国老百姓可不认为他们是来开拓的,那个年代他们占了地就变成日本人的了。那当然不行,否则我姥爷怎么能被咱们中国人给打死了呢?”
在方正县有任强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少人去了日本,大多数定居在日本,“在那边确实挣钱多,科技也比咱们这儿发达。”
历史让方正县如此不同,那么接下来,它又该书写什么样的历史?方正县人在等待未来的回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