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院落、干净的村街、清新的环境。8月5日,记者走访了2个乡镇6个村庄,亲见通过半年的农村坏境综合整治,济宁市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彻底治理,农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为彻底整治农民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的村居环境,2011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列入“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之中”。到目前,市财政已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专项资金3126万元,各县市区乡镇共投资4.7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硬件设施配套建设。围绕“收集、中转、处理”三个环节,各县市区已累计建成垃圾处理厂、中转站、填埋场325处,145个乡镇、街道配备大型垃圾清运车辆1819辆。全市6163个行政村和27个新型农村社区共建垃圾池39985处、配备垃圾箱40207个。全市千人以上的村庄配备2至3名保洁员,千人以下的村庄1至2名。镇街有环卫队伍,村居保洁人员达11990人。部分乡镇还建立起奖惩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每月管区之间交叉检查评比打分,保洁员的工资与得分挂钩,调动了他们的积级性。
目前,济宁市城区正在建设的垃圾发电厂,年底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1200吨,加之现有的1处垃圾处理厂,初步形成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实现了农村垃圾城市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