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人肉搜索第一案“微软陈自瑶事件”到2010年的“韩峰局长日记事件”,我们发现,人肉搜索已经从起初的娱乐、问答、搜索等实用功能发展到了舆论监督功能。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对于人肉搜索而言,从其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其正效应角度出发,探究人肉搜索的舆论监督作用机制。
多元化传播提升人肉搜索吸引力
这里的多元化传播是指传播形式的多元化,人肉搜索过程中,网友采取的传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单独形式,也可以将这些形式组合起来使用。从受众心理看,一个信息越是真实、形象,就越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传播效果也越明显。
在具体的人肉搜索事件中,起初阶段都是网友发布了一些涉及特定事件的信息,由于事件带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首先就能吸引一部分网友的眼球,再加上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比如在“虐猫事件”、“华南虎照事件”、“林嘉祥事件”等人肉搜索著名案例中,网友最初发布的信息都采用了文字说明加图片或者视音频的形式,事件的刺激性再加上事件信息展现的真实性、形象性,产生了双倍的传播效果,从而吸引了大批网友参与到人肉搜索当中,而随着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多,关于人肉搜索事件的信息也逐渐变得更丰富、更完整,事件真相一点点被揭示,网民参与人肉搜索的热情也一步步达到高潮。所以,整个人肉搜索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参与人数不断增多、事件信息不断揭示的两者互相推进的过程。
多元化的传播提升了人肉搜索的吸引力,这也给人肉搜索汇集强大的网民力量打下了基础。
融合性传播扩大人肉搜索影响面
人肉搜索是基于网络的传播活动,它打破了单一传播方式的束缚,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实现了融合,这就大大扩大了人肉搜索的社会影响面。
针对某一人物或事件的人肉搜索通常是由某个网民发起的,在它的起初阶段也只是被少数人所关注,个别网友之间的发布信息与回复信息,可以看成是社会生活人际传播的网络版,但是网络具有的开放性特征,很容易使人肉搜索事件传播扩散开来。
随着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逐渐增多,根据意见、目标的不同,就会产生围绕某一事件但意见不同的群体,这时候人肉搜索就会出现群体传播夹杂人际传播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最后是此意见压倒彼意见,还是彼意见压倒此意见,人肉搜索事件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面,一旦这些事件进入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视野,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的传播活动也就产生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