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今年的雨水比较多,虽然给姜农省了不少浇姜的费用,可姜井内出现了积水,积水较多的把姜都给泡烂了。“井底下有水,就得赶紧卖。泡了价格更低,三毛钱一斤。”洪福河村的生姜种植面积很大,由于地势低,这里的姜井内大多都出现了积水,有的直接全给泡了,姜农刘国峰说:“我这一个井去年囤了一万多斤,底下的都给泡了,挑了挑只卖了七千多斤。”交谈中,刘国峰说,他这还不是赔得最多的,村里有一个井被水淹得很厉害,大部分姜都烂在里面,“可以说是血本无归,姜烂在里面还占着井,井都没法用了,再打个井还得花一千块钱。”
D 现在卖不动,囤起来等明年
姜价下跌受伤的不仅是姜农,姜商今年也是冒着赔本的风险收姜。李先生说,去年收一车姜基本上能有千元左右的毛收入,而除去一些人工成本、油钱,一车姜基本上就能赚至少500元,虽然说没有具体计算去年一共赚了多少钱 ,但李先生估摸了一下,七八万块钱肯定是有。
而今年收一车姜的价格利润却很低。“我们四毛钱一斤收的姜,出售时一斤有时只能加几分钱 ,一车下来赚两三百块钱很正常,有的时候是白忙活。”李先生说,现在他们是往临朐那边一个山洞里送姜,“现在市场上卖不动,在山洞里先囤起来,得看明年的行情,好点的时候再卖。”
E 去年卖能赚10万,今年赔一两万
价格一跌再跌让姜农伤不起,采访中,很多姜农都跟记者说,今年的姜卖得早还能保本,现在卖基本上都赔钱。姜农赵德友给记者算了算成本:去年生姜价格高,光买姜种就花不少钱。一般一亩地姜种要花七八百斤,一斤2元,就是一千五六百元;施肥、农药、浇水等费用下来也得3000多元,人工费一亩地就是900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姜的成本就在5500元左右。
一亩生姜的产量大约是1万斤~1.2万斤,按照四毛钱一斤来算的话,毛收入不足5000元,一亩地账面上就赔500元~1000元。“这期间种姜 、培姜等都得雇人,成本也很高。”赵德友说,要是不种姜的话两个人还可以外出打工,哪怕是光跟着劳务队给人出姜一个月下来就能赚3000多元,而今年种姜忙活了一年却赔钱。
去年卖姜的赚了,种姜户一下富裕起来。“去年我们村一下添了六辆小轿车,都是种姜户买的。”赵德友说,有的种姜户还盖起了楼房。而囤姜的却赔得很惨。朱永新告诉记者,去年自己种了六亩姜,姜商给他出到2块钱一斤没卖,要是卖的话能赚10万块,可自己还是囤下了四亩姜。“黄姜囤了一年分量轻了,有一个井还进了水,我算了算得赔进一两万去。”朱永新抽了口烟,无奈地摇摇头。
原因探求:种多了,远超市场需求
谈到今年生姜价格暴跌的原因,姜农跟记者说,种太多了。“去年行情好,两三块钱一斤,种一亩姜能赚两三万,而且价格还在涨。这事去年还上了电视,五六亩姜就能稳赚10多万块钱 ,比在外边上班赚的都多很多。”朱永新说,农民没什么信息来源 ,就是看着什么值钱种什么,种姜赚这么多,大家一窝蜂地就都种上姜了。
在田间地头,记者还碰到了好几辆前来收姜的姜商。一位从临朐过来的李先生跟他的妻子收姜四五年了,刚开始用的农用三轮车现在也已经换成了大卡车。谈到今年生姜价格的暴跌,李先生的意见跟姜农是一致的,“现在到处都是种姜的,安丘、昌邑等地方都有很多,而且不仅在潍坊,山东乃至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种姜的。”李先生说,再加上去年囤姜的数量也很可观,姜农忙着出售老姜再囤鲜姜,这么多姜一下上市,根本都卖不出去。
“再有原先很多生姜都是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但现在出口政策条件要求高了,一些不达标的只能在国内市场消化。”李先生说。
对于“姜贱伤农”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姜属于消费弹性很小的农产品,价格的反复体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散户对市场信号反应过度,价格低时大幅减产,价格高时又疯狂扩产,使得价格反反复复。为今之计,就是姜农能够形成规模种植,由当地有规模的生姜公司或农业合作社进行统筹,效仿寿光蔬菜模式,在销路和价格上寻求保障和话语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