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对每个小学生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因为红领巾代表着五星红旗的一角,象征着荣誉和自豪。可是最近西安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凭什么让孩子戴绿领巾?”这项举措被许多名人和普通网友称很坑爹。而记者昨天调查发现,早在九年前,“绿领巾”在济南的小学也存在过。不过,校方认为是拿来给红领巾当预备的,当时并无歧视之意。
很多网友认为,西安某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是一种变相歧视,还可能对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焦点 网友普遍反对“绿领巾”
昨日,记者打开新浪微博,这条题为《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的新闻被诸多微博媒体和网友转发,成为昨天最热门的评论话题。
同时,新浪微博也发起了题为“你如何看待小学给学习不好学生戴绿领巾?”的投票,截至昨天下午4:30,共有12960人参加了投票。其中,持“戴绿领巾容易让孩子心理受到创伤,有受到歧视的感觉”这一观点的网友高达94.7%。而赞同校方看法,认为戴绿领巾能提醒学生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激励其进步的网友仅占3.7%。
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这种做法最早来自上海,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一年级的学生全部实行戴绿领巾,到了二年级,一部分达到条件的学生就可以加入真正意义的少先队,开始戴红领巾;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达到加入少先队的年龄,但由于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还达不到要求,仍然戴绿领巾,到了三年级全部加入少先队。
不过,与上海做法不同的是,西安这一小学是分批实行“绿领巾”,一年级学生不是全部同时加入少先队,一般分成两个学期完成。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一些家长曾提出孩子回家不高兴,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该校一名老师这样回答。
解释 济南戴绿领巾的并非差生
昨天,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早在2002年,绿领巾就在济南的小学现身了。
当时,戴绿领巾的孩子是育明小学和胜利大街小学等学校的孩子。
昨天上午,记者向育明小学有关负责人求证,该校教务处张主任解释说,该校的确在2002年到2004年给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但当时绿领巾并非代表差生,而是“少先队预备队”的标志。“我总在想,怎样能让一年级新生有一种更形象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已经上小学了,跟幼儿园有很大不同了。同时,又得引导他们积极加入少先队。”张主任称,看到上海等省市部门地区开始使用绿领巾时他就想,济南是不是也可以“拿来主义”一下,用绿领巾让一年级生成为预备少先队员。
张主任昨天还向记者说明,当时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出现了断层,孩子的入学年龄是6周岁。然而,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必须年满7周岁,这样一来7岁前的小学生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组织。在学校看来,是一个空白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里,孩子们没有任何身份象征,而绿领巾恰恰能填补这种空白。
而来自济南团市委的资料也显示,不仅市中区,当时天桥、历城等区也有此现象,主要就是学校考虑很多学生6岁半入学,不到入少先队的年龄,作为“预备教育”、鼓励他们的一种方式,到年龄后就换上红领巾。
尽管给绿领巾赋予了美好的含义,但当时还是有不小的压力。因此,绿领巾后来被逐步取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