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0月27日讯(记者 廖雯颖) 10月27日,记者从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获悉,我省拟修订《山东省见义勇为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顺利的话,草案有望于明年上半年讨论通过。
近日省委政法委、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省综治办组织省内专家讨论修订草案。见义勇为行为的准确确认、见义勇为公民奖励和保障的内容和程序、见义勇为基金的来源和基金会的管理将是修订的重点。
“这次修订不会停留在小修小补。不能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了。”山东政法学院教授刘炳君是修法专家组成员之一,他建议,见义勇为经费应以政府财政保障为主,社会募捐为辅;应成立独立的确认委员会,由综治办牵头,受益者、公安和民政部门组成,保证确认工作公正,并遵循“属地原则”。
相关链接
人大法工委回应见义勇为立法
公民有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义务和责任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对近期发生在广东佛山的碾轧女童致死案和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在回答提问时表示,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义。救死扶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我国有丰富的道德资源和法律资源。儿童、青少年在我们国家法律上一直享有重要的被保护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在发布会上说,作为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和单位,都有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义务和责任。社会各方应当共同努力,采取切实的措施,杜绝人为因素或者意外因素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现在有一些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规定,对见义勇为的行为给予表彰和鼓励,对见义勇为者受到的伤害给予经济上的补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