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人民的创造主体作用,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过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人民大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一个根本特征。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根本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显著标志就是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实践表明,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已经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而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就必须看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让人民在优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创造和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只有创造生产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占领精神文化阵地,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要时刻以群众需要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呼声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就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既坚持政府主导,又把握市场导向,两轮驱动,两翼齐飞,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把握实现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文化需求的关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投融资、交易等四大平台,抓好大项目、大集团、大园区三大载体,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主体,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