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初我分管城市建设尤其是重点工程以来,近5个月没有接到一个揽工程、要活干的电话或条子,我这个副市长的权力都交到哪儿去了?都交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都晾晒到阳光底下了。”
在10月28日举行的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用一周年座谈会上,济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晓刚感慨万千:“分管城建工作和重点工程不怕出力、出汗,就怕出事、出错,是公共资源的阳光交易把我从人情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据了解,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去年10月28日正式启用以来,进场交易事项已扩大至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水利工程和户外广告等六大类,并逐步涵盖扩展到自然资源、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等领域。一年来,包括省直部门和省内其他地区项目在内的进场交易项目已达1436项,交易金额616.88亿元。
济南公共交易中心实行交易受理登记、信息发布咨询、时间场所安排、专家中介选取、发放中标通知、费用收取退付、交易资料保存、电子监察监控等“八个统一”,形成了从进场登记到开标评标、签订合同等一网运行的“十二步交易流程”,并通过99个视频监控点、54个拾音点、34个监察点、对交易过程、所有场所实施实时监控、监察,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区域性阳光交易平台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交易中心运行一年来,仅负责西部新城开发的济南市西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就进场完成招标65项,中标额110亿元,节约资金达10亿元。”孙晓刚赞叹:“这10亿元杜绝了多少‘豆腐渣’工程,保护了多少干部啊。”
而真正让交易中心“名声大振”的,还要数省城户外广告资源的公开出让。“未进场公开交易前,全市每年户外广告收益不超过500万元。而2010年进场交易以来,共完成户外广告招标拍卖项目5项,成交额1.25亿,为进场前每年收益的25倍。也就是说,进场交易后,仅一座过街天桥的广告出让金额,就抵得上过去全市一年的户外广告收益。”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林书宏告诉记者。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信息公开,把各类交易活动都放在‘阳光’下操作,使更多企业和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实现了政府公信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林书宏举例说,济南市广播电视台作为采购人进场,采购项目184个,预算金额16154万元,实际中标14842万元,节约1312万元;邹平县政府投资2.8亿元的黛溪河园林绿化项目在济南公共交易中心交易,吸引了全国16个省市50家一级资质的绿化施工队伍前来竞标;省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征集招标,吸引了包括众多“国”字号设计院在内的29家企业参加投标,仅国外知名设计企业就有10家。
“公开透明可能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但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公开透明,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就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进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干部、给每个干部家庭带来平安的重要举措。”同时与会的济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成波也语重心长,“据我所知,还有几家单位应该进场而没有进场,到底有什么利益纠葛在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在里面?难道非要等出了问题再去后悔不成?阳光交易不光能让市长睡上安稳觉,也能让每个干部、每个干部家庭都睡上安稳觉。”
据介绍,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在进一步理顺监督、管理、执行职能,大力推动尚未进场交易的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等财政性项目进场,实现所有公共资源交易的“一场通”,以从项目代理源头上开始,有效推动整个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