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1月2日讯(记者 任金梅 娄花) 出租车排着长队等待加气,是青岛冬季常见的景象,因用气紧张,本市一般会采用限制车用天然气或工业用气量的方式,来保证居民用气。11月2日,中石油管道公司泰青威管道青岛分输站开启下游分输阀门,青岛市民用上了中石油的天然气,实现了“双气源”,冬季用气紧张局面将得以缓解。
据中国石油网消息,中石油管道公司泰青威管道青岛分输站开启下游分输阀门,中石油开始向青岛泰能燃气集团的天然气管网输气,青岛市民用上了中石油的天然气。这是中石油首次向青岛供气,供气范围覆盖青岛市区、高新区、平度市、即墨市等地。
泰青威天然气管道工程分二期建设,包括泰安—青岛段干线、青岛—威海段干线。泰青威天然气管道的气源来自陕京管道冀宁联络线和西气东输平泰线。泰青威管线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以泰安为起点,途经莱芜、淄博、潍坊、青岛、烟台,止于威海,全长1067公里,设计输气能力86亿立方米,其中青岛境内高压管线全长26公里。为了配合该线路上的天然气进青,2010年11月份,泰能集团建设完成了相关配套工程,包括20公里的输气管线及天然气接收门站。
青岛自2002年底正式引进天然气,近10年时间里,只有中石化从淄博至青岛的输气线路进入市区。由于气源单一 ,冬季气温大幅下降后,一些以天然气为能源的采暖设施用气量增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本市只能采取限制车用天然气或工业用气量,来保障居民用气。现在,中石油向青岛供气后,青岛实现了“双气源”供气。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本市市区管道燃气气化率将达到90% ,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
记者从泰能集团了解到,现在设备还在调试期,前期已向沿线的郊区供应了一部分气体,很快就能向市区供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