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国家战略一周年十大事件

时间:2012-01-05 17:18来源:大众日报 www.yunhepan.com

  烟台海滨风光。

  一、蓝色经济区建设

   上升国家战略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山东半岛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历史机遇。

  二、省委省政府

   动员大会

  2011年1月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传达贯彻国务院关于《规划》的批复,动员全省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全面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等在济省领导及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全省17市和蓝色经济区内51个县(市、区)设立分会场。这是继2003年6月4日省委工作会议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动员大会,被称为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结构大调整的新起点。

  三、北京

   恳谈会

  2011年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到会讲了重要意见。国家32个部委领导、18家大型金融机构、56家中央国有大企业负责人,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蓝色经济区7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推出招商项目200个,总投资8512亿元;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额达2550亿元;山东省与18家大型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其后,省和蓝色经济区7市在香港、台湾和西安、济南等地举办了系列招商推介活动,重点与世界500强、中央大企业以及大型非公经济企业合作,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投资,成效显著。

  不仅如此,我省还组团参加了4月份在西安举办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11月份在宁波召开的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并举办了规划建设展。评论认为,各种形式的项目推介会、招商会、洽谈会等,成为我省展示山东海洋经济大省形象、推介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介质和手段。

  四、启动“两区”

   融合发展

  2011年4月27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决定将原有的两个领导小组进行整合,成立“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工作机构,是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举措,有利于省委、省政府加强对“两区”建设的统一领导,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培植优势产业,有利于综合制定“两区”建设的政策法规,有利于调动区域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两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省委省政府

   “8号文”

  为深入推进《规划》确定重大政策事项的落实,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鲁发[2011]8号),逐项分解细化国家赋予的66条重大政策事项,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目前,已基本完成17项,其余正在加快推进,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制定出台了7个区域性规划,加快修改完善了26个专项规划,出台了“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金融机构支持两区建设奖励管理办法、山东省海域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

  为保证“两区”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的落实,我省建立了“两区”建设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并以鲁政办发[2011]72号文发布,设立了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土地开发利用等共11个“两区”建设重点工作协调推进组。

  六、16亿省级专项资金

   扶持“两区”建设

  为加快推进蓝黄“两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2011年专门安排“两区”建设专项资金共计16亿元。6月,省发改委、财政厅制定了《“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分两批开展了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并在省发改委官网对拟扶持项目进行了公示。首批专项资金侧重扶持重点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范推广、特色教育与高端人才培育等三个方面;第二批侧重于集中扶持现代远洋等重点产业和特色园区等方面。两批专项资金共扶持项目285个。毫无疑问,以专项扶持资金作引导,“两区”建设大幕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七、对两大国家战略推进

   实施督促检查

  2011年9月19日至25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敏,分别率领“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组到“两区”的9个市,先后实地考察了100多个园区、企业和重点工程,对规划落实和“两区”建设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2011年10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总结会议,听取“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实地督促检查工作汇报,对下一步推进“两区”建设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会议指出,“两区”建设先后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实施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深入推进“两区”建设,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前面,为全省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食品博览会

  2011年9月23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博览会在烟台举行。博览会以“聚焦海洋,共谋发展”为主题,以产品展览展示、项目发布、洽谈合作等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蓝色经济区建设情况及发展成果,加深了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集中开展了项目签约与招商推介,为国内外海洋食品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全面的展示、交流、合作平台。

  博览会分为省综合展区和沿海七市展区,面积6000平方米,有210余家国内外客商企业参会参展。期间举行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投资环境说明暨项目发布会,蓝色经济区部分市、县(市、区)政府和企业与投资合作单位进行了项目签约,现场集中签约重点合作项目18个,总投资313.7亿元。同时,会上推出招商项目360个,总投资9300亿元。

  九、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

   获国家发改委批筹

  2011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财金〔2011〕2114号文正式批准筹备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这是我省继黄三角产业投资基金之后的第二只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后将成为引导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融资平台。

  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由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和明石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基金规模为300亿元,存续期15年,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80亿元。基金主要以股权投资、并购、设立子基金等方式投资于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

  十、青岛蓝色经济发展

   国际高峰论坛

  2011年10月28日至29日,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青岛市成功举办,围绕“蓝色经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此次论坛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18位国内外海洋领域知名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专题演讲。来自美英俄德法日等17个国家的嘉宾和国内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方面代表500多人出席论坛。

相关阅读
  • 山东2015十大气候事件出炉 雾霾上榜成焦点排第2位
  • 济南2015十大气候事件:8月迎暴雨 首发雾霾红色预警
  • 济宁市民买农夫山泉发现蓝色物质 客服嫌其多管闲事
  • 2015年山东省十大新闻揭晓 烟台苹果打入美国市场等上榜
  • 2015年山东省十大新闻评选启动 网络投票已开始
  • 烟台发海上风险蓝色预警 渤海海峡省际客船全线停航
  • 2015中国十大最爱阅读城市济南第4 大冰成年度畅销作家
  • 中国十大单身“重灾区”地图出炉 天津夺冠山东第十

    • 上一篇:山东要求撤销10个收费站 潍坊两收费站停止收费
      下一篇:山东明天部分地区最低温-12℃ 半岛北部有雪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