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和谐劳动关系”可谓一大热词。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谐劳动关系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之于和谐社会的意义一样,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依托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剂良药。这项推进多年的举措正在接受现实的检验。
目前,从我省厂务公开推行面上来看,国有及控股企业和供水供电等社会公用事业单位达到100%,教育和卫生系统分别达到99.7%和99.5%,堪称难点与重点的非公企业,也已达到70%。虽然这个数字在不断攀升,但仍需警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同时,如何提高非公企业厂务公开的覆盖面,依然任重道远。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 孙 亮 远德亮
职工代表有了“巡视权”
前段时间,淄博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张店操作班的刘金刚作为职工代表,到输电工区进行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巡视,在与职工座谈时,不少人反映:“因为新建高压线路增速太快,很多建在山区丘陵地带,在安全巡视与故障抢修中,车辆太少且时常会陷在泥水里,急需添加四轮驱动的抢修车,以满足保证安全供电的需求。”
刘金刚核实了几个细节问题后,将这条意见写进了职工代表巡视提案。该提案很快就与其他16条建议一起提交到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上。经过充分论证,一个月后,4辆崭新的四驱抢修车就分别开到了相关班组里。
“我是一名普通职工,大家选我当职工代表,这种荣誉感就好像是人大代表一样!把职工的意见建议带上去,将公司的管理状况传下来,是我最基本的职责。”刘金刚自豪地说,作为职工代表去巡视制度执行、工作落实等情况,这已经是第六次了,“让职工参与到企业发展和管理中,我们干起事来有劲头,说起话来腰板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企业的当家人。”
为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淄博供电公司建立了“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职工代表对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等情况进行巡视,随后形成报告上报领导层,督促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和整改。“在今年的一次职工代表巡视活动中,两个职工代表巡视组用3天的时间,对16个基层单位的半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巡视检查,针对职工反映的问题提出了11条整改建议和措施,最后全部被采纳。”淄博供电公司工会主席赵峰告诉记者。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依托是职工代表大会,各个企业会另外制定不同的制度,如民主恳谈会、‘金点子’提案等。”省总工会民管部副部长谭博说道,职工的意见由公司及时落实,企业的管理靠大家共同监督,切实促进了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和谐发展。
“自己的企业,为啥要公开?”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听说过,但是我这里还没开始实行。”在济南从事钢材生意的企业老板王清告诉记者,虽然未专门执行此项制度,但是民主管理的影子随处可见。
“公司每星期会开一次例会,由员工轮流主持发言,谈想法、提建议,有不少‘金点子’都被采纳了。”王清举例,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钢材市场也受牵连显得有些萧条。在一次例会上,业务部员工提出:“现在钢材的市场价太透明,往常需求方都会依据市场价最高报价和最低报价取中间价,但今年为节省成本,需求方开始直接取最低价。为提高中标率,今后应参考网上报价,因为网上报价更低一些,在市场价与网上报价之间取中间价,中标的把握更大。”随后王清发现,按照此法中标率确实从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了80%。
但是王清坦言,“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共识,除非一些作坊式的个体户实行“一言堂”,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能感受到民主管理的力量,但是对于厂务公开却讳莫如深,“员工之间互相不知道工资有多少,企业未来发展、效益利润也不会告诉他们。自己的企业,为啥要公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王清这种想法的非公中小企业负责人不在少数。即便是已经组建职代会的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际效果和力度也让人担忧。
“企业的发展战略一般都是高层制定,职工只是在一些相对务虚的文化、愿景等方面提提意见。”在一家民营水泥公司上班的范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最关注与切身利益有关的工资、福利等事项,但真有此诉求,职工代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民企和国企不同,缺乏稳定性,最看重的就是执行力,‘不干就走人’使职工代表难以硬起腰板去维权。”
“许多民营企业初期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的诸多缺陷,如决策家长化、资历重于才能、辈分重于能力、经验重于知识、人情重于规章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谭博指出,由于认识不到位,部分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尚未提上议程,而有些建立该制度的企业,职代会的作用欠缺,造成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企业管理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厂务公开将有法可依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个渐进的过程,非公企业从覆盖面、建制率上来说,目前全省已达到70%。”谭博分析,这个数字的取得已十分不易,但推广力度不能放松,企业调整职工工资、经济性裁员等涉及职工群众生活福利、社会保险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让职工参与,向职工公开。
济南市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冬梅认为,当前诸多企业的并购或者联盟行为,一线职工很难参与其中,如工人岗位的变动,公司规模、发展方向的调整,对职工而言都充满了变数,一旦感到权益受损,就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在我省某些中小企业集聚的开发区,尤其需要提高警惕,防止集体停工辞职的现象发生。
省总工会副主席齐太生介绍说,当前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个人素质及主观意识,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开展工作缺少刚性。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推进立法进程和政策引导,做到有法可依、有策可依。目前,《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草案)》,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内司委审批,已列入立法规划,厂务公开立法工作正式启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