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来到政协文艺体育新闻出版界联组讨论现场。
“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我们在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次与时俱进。”姜异康表示,山东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在2008年,比较早。当时将经济和文化并立,提出同时都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既是我省在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次与时俱进,也反映了山东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意味着文化界的同志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姜异康讲述亲身经历: 《阿凡达》上映时,我专门去看了一次
“文化和经济说不融合也得融合。”姜异康表示,要坚持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要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形成文化经济互动的发展格局。
姜异康还特别提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说明“创意”和新手段对弘扬齐鲁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上映《阿凡达》的时候,我正要到北京开会,专门提前去了一天,去看了一次。当时影院的领导跟我讲,《阿凡达》一票难求,很多人‘打着飞的’去看。新兴的一些文化手段的表现力、冲击力是极其强大的,所以我们要有这个意识跟上这种潮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形式和内容,运用新兴手段进一步增强齐鲁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姜异康说。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姜异康透露,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委员回应: 《聊斋》可以和3D影片结合起来
“数字内容产业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山东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域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做发言时,省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说,“例如我们的《聊斋》,是可以和3D影片结合起来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经济的财富,就要在内容产业上加大力度。”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基层文化服务功能”的内容出现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城市文化受到重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构建城乡一体。”潘鲁生说,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山东在这一方面是有基础的。
潘鲁生提出,目前文化下乡输送的不都是完全的经典艺术,大部分是娱乐化的,“其实农村文化本身基础非常丰厚,很多戏曲、舞蹈、民间曲艺在农村都有丰厚土壤,应该充分挖掘其生命力。”
另外,他认为,借助2013年我省主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机会,首先要把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起来。只有把硬件和软件结合、把城市文化设施与农村社区文化设施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山东的文化亮点。
省政协委员、省京剧院副院长宋昌林认为,要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还应大力扶持基层的一线剧团。“文化下乡,六大院团目前每年能走100多场,但也走不遍山东的所有乡村。农村基层剧团离基层最近,就要让他们承担传承、整理传统剧目的任务,为一线老百姓服务。”
委员建议: 加强文化立法,继承传统文化
在联组讨论中,省艺术研究所戏剧音乐研究室主任王华莹委员带着“关于山东地方戏曲生存发展情况及保护扶持建议”的提案发了言。
王华莹介绍,目前,全省共有本土专业剧团44个,约占全省专业院团的40%。随着社会发展,地方戏曲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地方戏曲院团投入不足、设备陈旧、演出市场不断萎缩、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剧种数量不断减少。
“建议实施山东戏曲振兴工程,加强文化立法,恢复山东戏曲学校、建立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王华莹说。
姜异康在讲话时,回应了王华莹的期待。“我省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他表示,用新手段增强齐鲁文化生命力和影响,“但是它的‘根儿’是在传统文化上的。刚才谈到地方戏曲的建设问题,提出的建议很好,将来我们的电视频道会定期播一些地方戏曲,这应当是我们多少年来文化的结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