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讯(枣庄台记者 渠玉峰 韩霜 徐长青 王熙伟)枣庄市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积极探索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报道,在滕州市官桥镇的北辛村,由滕州市柳琴剧团组织的“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在这里热闹开演。
这次剧团下乡,演出了传统柳琴戏《喝面叶》、《状元与乞丐》,四里八乡的乡亲们把小舞台围了个满满当当。
村民们说,这些节目也都是发生在农村身边的事,以前在城里看到农村看不到的。
滕州市柳琴剧团演员马安林表示,确实看到了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戏曲,也让青年戏曲演员看到了戏曲艺术的春天。
为了让老百姓都能看上戏,滕州市财政每年拿出193.9万元,对柳琴剧团、庄户剧团给予以奖代补。目前,滕州市庄户剧团已经发展到150余家,每年演出场次1000场以上。这边文化惠民演出热热闹闹,那边的文化产业发展也不断迸发出新活力。位于枣庄市市南工业区的清和美术馆,一个葫芦、几把刻刀,工艺师傅们就将一个个原本平淡无奇的葫芦转瞬间变成了艺术品。
福禄文化艺术馆总经理王丽告诉记者,一个葫芦本不值多少钱,把工艺加到葫芦上,它的价值就不同了。经过老师的雕刻,它的价值甚至几十倍、几百倍的翻。
枣庄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汪继军说,把丰富的文化产品推进打造成文化产业,在经济文化融合、尤其是提升服务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枣庄市还是非常明显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