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肃立在遗像前哀悼老师
追悼会现场站满了前来致哀的人
昨天,在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上千人自发聚集在一起,为在当地支教20多年的教师李志强举行追悼会。这位只有43岁的乡镇中学老师,曾用20年的青春将无数学子送出大山,如今,那些曾受他教诲的学生也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的就是送“李爸爸”最后一程。 记者了解到,在送行人群中,除了现在仍是李志强老师的学生外,还有一些已过而立之年的人,他们也都曾经当过李老师的学生。有位姓武的学生专程坐飞机从南方赶回来,只为见老师最后一面。李老师的妻子张老师回忆这位远道而来的学生时,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原本学习很差,又调皮,家庭条件也不好,非常难管。
当时他们两口子年龄也不大,刚刚入职,工资只有几十块钱,但李老师坚持帮助这个学生,给他买学习用品,给他生活费。终于小伙子长大成才了,可是还没等他来得及报答,老师就永远离开了。
来送老师最后一程的学生中,有不少类似于武先生这种情况的。有位杨先生给单位请了假,带着家人坐车专程回来看望“师母”。回忆起李老师曾经给过他们的温暖,大家悲痛不已。“那时候住校,平时就吃家里给弄好的煎饼。可是煎饼放两三天就变得非常干,李老师心疼我们,就带着好多学生回他家里吃饭。当时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但正是那一碗鸡蛋炒咸菜,一碗粥,给了我们一个最温暖的童年!”
毕业不留县城
山区支教一呆就是20年
李老师1990年参教,1994年转到地方县一中,认识了妻子张老师。两人是自由恋爱,婚后感情也非常好。既是生活上的伴侣,又是工作上的伙伴,张老师对丈夫除了爱还有敬佩。她告诉记者,自己发现丈夫人事不省时,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当时已经夜里11点了,她看见丈夫趴到办公桌上,还以为他只是不小心睡着了,万万想不到竟是脑梗塞。
“我看他胳膊底下还压着整理了一半的资料,老李这个人就是那么认真。”话还没说完,张老师已经泣不成声。她告诉记者,李老师过世前,穿的最后一套衣服还沾着白色的涂料。那是因为前不久学校翻新,李老师边盯着工人干活,边帮忙,不小心蹭到身上的。一直没来得及将那身脏衣服换下来,没想到这竟是李老师穿的最后一套衣服。
今年43岁的李志强,20岁那年从费县的师范学院毕业了,当时有个机会可以留在县城,可是他毅然回到了山区。据妻子张老师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50多个村只有这一所中学。那时候一个年级10多个班,一个班也要有六七十个学生,每天改不完的作业,都要加班加点,但是李老师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说自己也是山沟里的孩子,回山沟才能生活的习惯。
夫妻俩在独处时,李志强也曾动情地告诉妻子,县里不多他一个老师,可山区却不能少他一个。“他说山区的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山里的孩子又需要知识,所以那么多年他一直任劳任怨,因为他是真的喜欢山里这些朴实的孩子。”
“李爸爸”走了
孩子们一脸悲伤
李老师的事迹,最开始记者是从一位与他素未谋面的人那里听说的,这个人姓张,他在济南工作,前两天回了临沂老家。前天晚上,张先生听邻居的孩子说起了自己的李老师,小小的脸上满是悲伤。他听后觉得很感人,便给记者打通了电话。
“我邻居的这个孩子这两天本来请假在家,他同学专门来家里告诉他,老师去世了,问他要不要回去参加追悼会。两个孩子只有十一二岁,可是都很难过。我觉得很纳闷,现在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能和老师相处的这样深厚着实不易。仔细一问才知道,李老师非常耿直和热心,头两年还把自己的荣誉让给了其他老师,大家都很敬佩他。”张先生告诉记者,当地人都认识这位“李老师”,因为他的学生分散在这片山区的各个村庄,大家都亲切的管他叫“李爸爸” (文/图记者孙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