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讯(通讯员 张庆建)马克桓,梁山县政协委员。确切的说,他是个农民,是个知名度挺高的名人。他出生在梁山脚下的后集村,初中辍学,种过地,开过山,当过大队图书管理员,搞过建筑,当过公司经理。1993年,梁山县委、县政府实施“水浒战略”,向社会发出了兴建梁山,建设景区的号召,面对着大山强烈的诱惑,马克桓以高度的热忱,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这块热土淳朴的感情一头扎到了宣传梁山建设景区的行列之中。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一个农民做出如此举动似乎难以使人理解甚至有点荒唐,像热锅上撒把盐,事儿立即炸开了!有人赞赏,有人怀疑,也有人想看笑话。但马克桓泰然自若,以笑相对,专心致志,不离不弃。十几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了自己人生的独特选择,成为梁山响誉一方的知名人士。
偶然与必然
马克桓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很多偶然,就是这些看着不靠谱的偶然,支撑了他的传奇人生,孕育了他那朴实,义气怪异和执著的性格。其实偶然只是表象,必然才是实质。
因为“水浒”这部书的影响,他从小便热上了看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交了文化馆的一位老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像牛羊闯入肥沃的大草原开始了他那贪婪执著的进军。大队看准了他嗜书如命的性格,便让他当了大队图书管理员,苦心经营结硕果,当年让他便讨到了文化赋于的第一桶金子。他被省评为先进,获奖金2000元。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他,县里发动群众建设景区,这回他又异想天开,想干个大事,他盘点了自己的全部家底,孤独一掷,义无反顾地和旅游局签订了投资景区的建设合同。马克桓的此举让他名声大振,倍受争议,一个农民,敢于涉足这个高雅行业,小蛇能吞下大象吗?但他做了,并且做得很好,这样的结果,是很多人难以予料的。在人们的热议和期待中,他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建成了系列景点中的“宋江战船”。他成功了,但创业中蕴含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艰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其实,马克桓是心里有数的,事儿的发端,并非他的脑子一热,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他说,我之所以底气足,是因为我身后有很多朋友,老师,文化人,是他们给了我底气,重塑了我的性格,使我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