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菜价反季上涨的新闻在网络上是铺天盖地,广州的大白菜甚至涨到每斤4元钱,更有媒体称一棵白菜的价格能买一斤半猪肉。那么,济宁城区时令菜的价格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农贸市场和超市蔬果专区,发现菜贩对菜价叫跌的同时,市民却喊涨,对此,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大棚蔬菜减少,到七八月份的时候,菜价有可能会上涨。
时令菜价:菜贩叫跌,市民喊涨
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秦庄农贸市场打听菜价,发现近期蔬菜价格趋于平稳。香菇一直以来都维持在每斤6.5元未变,西红柿2.5元一斤,丝瓜3.3元,胡萝卜2元,白菜1.2元,土豆2.3元。摊贩李先生告诉记者,近期菜价下跌了,除了一些反季节菜有所涨价,但幅度并不大。
而正在市场里买菜的杨大妈则告诉记者,菜价上涨了。“像大白菜的价格,去年同期也就是五六毛,可是今年涨了一倍,现在来一趟菜市场,不知不觉几十块钱就没了,也没觉得多买了什么菜。”
5月9日,记者又来到刘庄农贸市场,很多摊贩也都声称菜价下跌了。买完菜正要回家的王大妈告诉记者,菜价肯定是上涨了,虽然比春节的时候低了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上涨了。记者询问了下菜价,刘庄农贸市场的大白菜大部分摊贩都卖1.5元。
在仙营小区经营餐馆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近期菜价并没有较大涨幅,部分时令菜的价格还有小幅回落。他同时表示,一两种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从而造成菜价高涨的错觉。
同类菜品:超市比农贸市场贵一倍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里的菜比农贸市场的价格要贵一倍。记者发现在菜名前面都有“精品”二字,“精品”自然就要贵一些。在这里,产自寿光的“精品胡萝卜”售价3.8元,而“精品丝瓜”售价为6.8元,“精品西红柿”则为5.8元。从外观来看,记者并没有发现这些菜比农贸市场里的质量好在哪里。
对于缘何超市蔬菜价格高于菜市场蔬菜价格的问题,该超市生鲜区负责人解释说,首先导致超市蔬菜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超市与菜市场进货渠道不同,超市采购蔬菜的主要是无公害绿色蔬菜,价格自然比普通蔬菜略高一些;其次就是成本因素,超市的运营成本高于菜市场。同时,超市出售的蔬菜一般都进行了二次加工,比如用保鲜膜包装蔬菜等,这也增加了超市蔬菜的成本。
监测数据显示蔬菜批发价下降
据市商务局市场秩序办公室的一位郑姓工作人员介绍,从上周监测数据来看,济宁市蔬菜批发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降了0.33个百分点。至于白菜的批发价,目前为每公斤1.4元,从5月1日至5月7日的监测数据来看,白菜的批发价下降了12.5%。
市农业局蔬菜站的一位崔姓技术员也告诉记者,菜价下跌了。西红柿的价格由前期的3元至3.5元下跌到2.5元,黄瓜的价格也下跌至1.5元。主要是因为前期温度比较低,一些绿色多叶蔬菜长得较慢,价格也会相对比较贵。现在天气暖和,蔬菜长势快,价格也就相对降低了些。这名技术员还告诉记者,到七八月份就成为蔬菜淡季了,大棚蔬菜变少,菜价有可能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