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潍坊5月14日讯 (通讯员 马俊骥)一直以来,液晶电子秤以其公平高效、稳定直观、不容易作弊等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电子秤的显示漏洞,仅仅靠输入单价时移动一个小数点就达到了坑害消费者的目的。
不久前,潍坊市民杜女士在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以每公斤96块钱的价格买了3两(150克)东北木耳。结账时,电子秤显示的金额是15块钱,杜女士当时没多想就掏了钱。回家之后杜女士越想越感觉不对劲,她找来计算器算了一下,发现单价96元乘以重量0.15千克,最后得出的总价是14.4元,也就是说摊贩多收了自己6毛钱。
可是秤上明明显示的是15块钱,为什么账却对不起来呢?杜女士经过仔细回忆,想起了一个细节,称重的时候,摊贩输入的单价并不是96,而是0.96,摊贩说,单价除以100,总价再乘上100,等式依然成立,没什么影响。杜女士一听感觉在理,也就没再细问,最后秤上显示的金额是0.15元,乘以100就是15块钱。杜女士认为是摊贩在秤上捣了鬼,就回去找他理论,可是摊贩信誓旦旦表示自己的秤绝对没问题,是杜女士记错了称重的重量。由于没有购物凭证,杜女士最后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记者随后找来一台电子秤做了实验,单价输入96元,放上150克的大米,金额显示的是14.4元,但是单价上输入0.96元,同样150克的大米,显示的金额却是0.15元,乘以100后,就是15元。秤上没有动任何手脚,仅仅靠一个简单的小数点移动,摊贩就达到了坑害消费者的目的。
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一个小数点,就使得前后金额相差这么大呢?记者随后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潍坊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数点鬼秤”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作弊方式,它其实是利用了液晶电子秤的一个显示漏洞。一般来说,液晶电子秤的小数点后面只显示两位,当计算的金额超过2位时,第3位不是按照四舍五入的方式进位,而是不管是多少,都往第2位上进一位。如果正常地输入单价,这样的进位只进了1分钱,但是按照摊贩单价除以100,总价乘上100的方式计算,那就是1块钱了。
消协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小数点鬼秤具有手法隐蔽,追究责任困难等特点,使用这个伎俩的,多是一些小商小贩,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察觉。即使消费者察觉出不对劲,小贩也可以以“自己的秤没问题,消费者记错了”为理由推脱责任。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提供购物凭证的正规商家。对于无法提供购物凭证的小摊小贩,要擦亮眼睛,防止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