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村集体经济是村级党组织发展农村、服务农民、凝聚人心的重要基础。司马镇在是经济薄弱乡镇,但其许多村的集体经济近年来却发展迅速。那么村集体经济是如何能在这个经济不发达的乡镇实现快速发展的呢?该镇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有哪些呢?
先征后返解决土地供求矛盾
当前,加快发展与保护土地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突破土地“瓶颈”,成为保持村级经济强劲发展的必修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司马镇韩杨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针对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大环境,通过先征用集体土地建设高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把项目资金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把腾出来的土地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然后用集体经济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投资60余万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对村庄整理,腾出居民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填补以前占用的土地指标,既保住了耕地红线,又扩大了发展空间,从而破解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
关于土地整理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这一点,该镇的薛洼社区也是一个典型,该社区的征收安置工作于4月底顺利完成,目前具有超前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初步拿出,正在做进一步修订,下一步将适时启动社区建设,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入住”的目标。
只租不卖实现村集体经济滚动积累
司马镇周古堆村十分注重村级集体资产的长期积累,由此,村集体经济逐渐由小变大,可利用资源由少变多,村经济实力由弱变强。该村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盘活闲置的100亩土地,变为经营性资产,只租不售,还把原有的废弃厂房出租给学校,学校定期向村里付租金。2005年至2011年,全村村集体租赁性经营资产总值达到了120万元,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企业落地促进村域经济和谐发展
工业化是一个地方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该镇通过制定并出台并实施引项目、引资金、引税源的“三引”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全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周古堆村和古李村干部积极联系本村在外能人志士,让他们帮助家乡联系项目,村两委班子在镇工业办公室的指导下,积极为企业做好落地服务,企业的运转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增加村民就业,从而促进村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比如,昊天门业和润滑油项目于今年年初在周古堆村落地,目前即将投入生产;古李村干部联系上了深圳客商,计划在本村落地一个成衣项目。
合作社模式助推党群共富。
分析司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合作是“为什么‘能’”的又一闪光点。号称“金南第一养牛村”的张洼村,就得益于这一发展模式。2011年8月份,张洼村一名党员创办了金南肉牛养殖有限公司,从此步入肉牛养殖的快车道。今年2月份,该企业在企业改制中坚持全民入股、集体控股,既解决了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又给村民增加一项收入,村集体拥有25%股份。该公司今年计划投入6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存栏量,提高污染治理和疫病防治水平。在年初的党建承诺活动中,村党组织向村民承诺用集体经济收入兴办公益事业、实行集体积累二次分配等,让村民长久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高鹏)
莫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