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乡县司法局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管好特殊人群为重点,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深化法制宣传为先导,扎实开展“五化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体现人文关怀,人民调解实现“多元化”。 针对农村民事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通过村调委会预约,镇(街道)调委会分流、党委、政府指派等方式开展“上门调解”;针对多头疑难纠纷,司法所联合法庭、派出所、信访办等部门,针对矛盾纠纷涉及的部门、单位,建立矛盾纠纷部门联动联调机制,推行“1+x”调解模式;在农忙,抗旱或排涝等特殊时期,各司法所成立应急“流动调解车”,根据群众需求,应急“流动调解车”及时开导田间地头和村居农户,做到便民利民,及时化解纠纷。
注重科技投入,社区矫正实现“数字化”。全市率先建立社区矫正定位终端管理平台,实现社区矫正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即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全部配备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机,金乡县局矫正办负责GPS手机定位的日常监管,通过网络、短信、语音等方式及时建立矫正对象与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系,通过数字化双向互动平台,及时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预警和处置,切实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确保不脱管、漏管。
紧紧围绕中心,法律服务实现“组团化”。围绕项目审批、招商引资、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提供法律咨询、论证和审查,把好法律关口。做到“一个项目、一个团队、及时跟踪、全程服务”,建立律师“一线”工作、全程帮办服务机制。积极推介专业特长突出、实践经验丰富、议政能力较强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论证和决策,做好“企业法律体检”工作。
坚持民生至上,法律援助实现“便民化”。为缩短法律援助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体现受援群众的自主权,建立法律援助人才库,当事人根据律师、法律工作者的基本信息和办案特长,自主选择法律援助人员,全市率先实施“点援”制度;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农民工等群体的法律援助案件实行审办分离,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服务对象,实行自行受理、先行办理,法律援助机构跟踪审批,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工作圈”,实现特殊群体法律援助“零等待”。
实施分类施教,普法宣传推行“菜单化”。根据普法对象的群体、类别、层次及不同的法律需求,实施订单式普法。针对青少年在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法用法需求,联合金乡县关工委、金乡县教体局开展以“与法同行,茁壮成长”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月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如何远离犯罪,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等;根据村居群众学法用法需求,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明白纸、法律手册,悬挂法制横幅,创建“法制一条街”等,积极开展与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宪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人民调解法》、和涉及就业、医疗、低保、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法律政策知识;深化实施《司法局关于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包企业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定期到企业进行走访、座谈,根据企业法律需求提供上门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增强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张清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