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资源和“山泉湖河城”的自然优势,赋予济南文化创意产业丰富的内涵。近两年来,在合适的土壤培养下,济南文化创意产业破茧而出,成为撩动城市经济发展脉搏的美丽“蝴蝶”。目前,济南从事文化及相干产业的单位达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08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29.4亿元,占GDP比重为4.3%,成为济南市经济增加的新亮点。以动漫游戏、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异军崛起、增速惊人。
有关材料显示,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发明产值高达220亿美元。由于具有高知识、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的特点,短短几年时间,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1.6%,上海为10.8%,广州也在8%以上。济南与一线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大范围、高程度、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
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杭州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四产业”,重点打造西湖创意谷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以“东湖开发为核心、中心城区为主体”,计划建设了大批涵盖出版印刷、艺术设计、文化旅游、动漫网游等行业的文化园区,投入运营的文化创意园区达到20个;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高新文化创意产业园、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浐灞生态文化产业园的建立,使古老的西安又焕发了勃勃活力;青岛在“青岛刺绣厂”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创意100产业园”、在原青岛丝织厂和青岛印染厂旧厂房改建而成的“青岛青天幕城”,以及南京在“南京工程机械厂”衰败、破旧的原址上改革而成的“红山创意工厂产业园”,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济南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速度较慢、创新精力不足,缺乏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品牌。
驰名遐迩的桂林“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印象西湖”和“宋城千古情”、西安的“梦回大唐”和“长恨歌”早已打造成为著名的旅游项目,广州、武汉、哈尔滨等城市也都有类似的大型文艺演出节目。反观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发展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出色大戏凤毛麟角,大型演出场合也不多见。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无污染、低能耗、不受土地和资源限制、低投入、高回报等特点,被视为转变发展方法、调剂产业结构的最佳路径之一。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属新兴产业,急切需要政府的领导扶持和推动。 特别是在实行重大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点文化产业群建设方面,政府应当大有作为。业内人士建议,济南应尽快出台明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计划,发明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金融、财税、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进产业发展,形成凑集效应。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季认为,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创意资源是提升内在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济南应当用好积淀千年的长久历史文化,打造富有奇特气质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整座城市从“济南制作”向“济南发明”迈进。当务之急是尽快谋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塑造一批著名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先进的现实生产力。文化创意产业门类繁多,济南应根据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保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有选择地予以扶持发展。如发展以工业设计为主线的创意产业,推动制作业升级,为打造先进制作业基地发明条件;依托软件产业,发展以数字内容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施展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范围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出、创意旅游为支撑的创意产业;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农村产业系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