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衡阳7月10日电(李镇东 陈亮)记者今日从湖南衡阳市有关部门获悉,在湖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在衡山县店门镇柏树村箭楼湾发明一座明代家族御敌碉楼。据悉,这是目前湖南省内发明的历史最早的一座碉楼建筑。
这座被当地村民称为箭楼的古代碉楼建筑,座东朝西,墙体为青砖结构。碉楼高11.35米,宽7.6米,长13.1米,呈长方形。在碉楼四周外墙体上,布满了许多像箭孔一样、排列有序的石质小洞。在碉楼的西面墙,有一条圆弧形石质大门。考古人员介绍说,碉楼建筑选址为三面环水,唯一的进出口为平地;碉楼墙体宽厚、硬朗,屋檐结构采用砖角多层外悬檐方法结构,屋角四角悬卷,并有鱼形装饰,屋檐下有绘画图案,极具特点。
经考证,碉楼是当地李氏一族用以保护家族、防御外来侵犯的保家楼,始建于明代万历18年,至今已有420年的历史。
湖南省文物局鉴定专家表现,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湖南省内发明的历史最早的一座碉楼建筑;更难得的是,该碉楼的基础建筑保持相当完整。据其介绍,碉楼从设计、选址、建筑工艺、建筑情势以及建筑材料上,都体现了明代建筑的发展状态,是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法制度的可贵实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