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农药隐患大:饮料瓶装农药 农妇误服丧命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
齐鲁网6月30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麦收之后,在收过麦子的地里就要种上玉米了,因为庄稼苗还小,容易招虫子,就得打药。前段时间,平阴县玫瑰镇 村民张大姐买了一瓶农药,谁都没想到,这瓶农药没有给自己的庄稼喝下,却被自己的婆婆喝了。
儿媳买散装农药用饮料瓶装 婆婆误服丧命
走进张大姐家,记者看到,写有“哀”字的白纸贴在褪色的春联上,使得原本祥和的小院变得十分沉重。张大姐的公公说,6月14号那天,地里的活儿比较多,凌晨3点多,67岁的老伴儿就一个人去了地里,一直忙过了中午头,也没有回家吃饭。
因为天气比较热,老太太下地前,还特意带了一瓶水。专心干活的老太太根本没想到,这个饮料瓶子里装的不是水,实际上装的却是儿媳妇张大姐买回来的农药!
老太太的儿媳张大姐对记者说,农药是她妹夫捎回来的,自己跟他说矿泉水瓶中是农药,谁知道老太太迷糊了。忘了不是矿泉水就拿到地里去了。
农药怎么会放在了饮料瓶子里呢?张大姐说,她买的这种农药是从附近刁山坡村一家农药厂购买的,这家农药厂卖的农药都是散装的。因为没有包装,去买的村民一般都是自备容器,按斤称取。据张大姐说,这种散装农药也是她挺别人说打虫子好使,就跟人去买的。这种散装农药有装矿泉水里的,有装雪碧里的,装塑料桶。
由于干了一上午的农活,再加上早晨没吃饭,中午1点钟左右,又饥又渴的老太太就想起了自己带的那瓶“水”。送到医院时已经抢救无效。
废弃农药厂竟是非法散装农药销售地
老太太的死虽然是一起意外,但和农药散卖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农药厂?居然能卖散装农药!记者决定去这家农药厂一探究竟。
刁山坡村以前是刁山坡镇驻地,虽然后来刁山坡镇合并到了玫瑰镇,但镇上的一些企业还留在原址,“平阴农药厂”就是其中一家。下午4点钟,记者准备了一个空饮料瓶,走进这家敞着铁门的药厂。空空的院子里没有一个人,只有一位看门的老大爷。当记者询问这里卖不卖农药时,没想到,老大爷一口回绝了。
晚上7点钟,天空落黑,记者换了一只5斤装的白色塑料桶,再次来到“平阴农药厂”。这次,看门的老大爷已经不在了,迎接记者的是药厂的男老板。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位男老板的警觉比起那位看门的老大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见面二话不说,就怀疑起记者的身份来。
平阴农药厂老板怀疑记者口音不是当地口音。记者谎称是附近“吉庄”的村民,父亲姓高,一番解释以后,半信半疑的老板才把记者领到院子里的一个石案子前。原来,散装农药就藏在这石案下方的大塑料桶里。
虽然给记者展示了农药,也准备出售,但男老板还是不放心,一边装农药,一边不忘继续打探记者的身份。因为对吉庄不是很熟,记者没有马上回答。随后,男老板像查户口一样,又开始问记者吉庄的书记、主任是谁,认识村里其他人吗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记者都没有作答。见记者答不上来,男老板疑心大增,马上把盛好的药又倒了回去。
农药散卖不合法 监管人员屡禁不止
老板还真是谨慎,只是这谨慎的地方实在偏颇;不是担心散装农药的潜在危害,而是担心自己被出卖。看来不管你卖给熟人还是生人,农药散卖合法吗?农药厂的这种行为有没有人管呢。
药厂老板虽然把药倒了回去,但没倒干净。从记者带的塑料桶里剩下的农药来看,这种14块钱一斤的农药颜色发黄,如果装在饮料瓶里,一般人很难分辨是农药还是水。另外,散装农药因为没有包装,使用者无法知道农药的名称、产品批号和农药登记证号,至于农药的有效成份、含量、产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术、使用方法、生产日期、有效期和注意事项等,更是无从得知。这种什么都没有的散装农药能不能往外销售呢?记者来到刁山坡工商所,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惊人的秘密。
据刁山坡工商所工作人员称,这家农药厂没有证。原先属于老企业,但牌照早已吊销。 工商所人员曾以商标侵权查过它。这家“平阴农药厂”不但没有营业执照,以前还生产过假农药。工作人员说,因为牵扯到生产环节,要想从根本上制止住散装农药的销售,还得找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工作人员说,平阴县农业局已经接手这个案子10多天了。随后,记者来到平阴县农业局,说起“平阴农药厂”,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李队长十分熟悉。李队长说,“平阴农药厂”没有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肯定是不允许的,农药更不能往外销售。不过,虽然明令禁止,但监管效果却不尽人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