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装的新打捞船。 刘守善 摄
河道保洁员在打捞水生植物。刘守善 摄
7月25日讯 据《齐鲁晚报-今日运河》报道,24日一早,济宁市城市排水管理处新改装的一艘“半自动”打捞船顺利下水,船头的升降铁网可以自动收集垃圾,待垃圾增多时保洁员再将垃圾挪到船上。经过一上午的打捞实验,这种新型打捞船相比以往人工打捞的方式,可以让保洁员节省一多半的精力,而且打捞速度也明显加快,该部门将于近期改装剩余的20余艘打捞船。
当日上午7时许,在老运河西部的济安台扬水站,一艘经过改装的打捞船(编号济排002号)停靠在地面上。记者注意到,这艘船与一般船只不同的地方在于船头,经过改装,船头被打开了一个切口,两侧的船舷分别靠外,中间的空缺部分中则安装了一张铁网,并用滑轮和铁丝连接到船头。“船头上的方向盘是供保洁员升降铁网用的,在船只前行过程中,可以将船前的垃圾积存到铁网中。”济宁运河水系开发公司副经理张雨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们去济南考察了一艘类似的打捞船,感觉非常方便,回来后便结合济宁的实际情况做了适当的修改,才有了这种打捞船。
新打捞船下水时,一辆起重机缓缓地将船体吊起,然后放入老运河中,几名河道保洁员快速上船,并启动柴油机向城区驶去,不多久,铁网中便盛满了树叶、塑料袋等垃圾。记者看到,保洁员开着打捞船轻松前行,等铁网中垃圾增多后,便升起铁网,将垃圾挪到船上,然后再降下铁网继续工作。“以前我们两个人一艘船,一个人负责开船,一个人在前面用网子捞垃圾,不管什么天儿,干一会儿就热得身上全是汗,两个人要不时轮换。”保洁员卜建华告诉记者,以前一上午打捞一船垃圾,现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感觉能省一半的力气。另外,相比于人工打捞,新型的打捞方式也更加安全,铁网放下后还能休息一会儿。
“以前用人工打捞,速度慢不说,工人们也非常辛苦。”张雨告诉记者,通过一上午的实践证明,经过改装的“半自动”打捞船效率很高,排水处也会尽快将剩余的20多艘打捞船全部进行改装。
延伸阅读>> 河面大量水草 疑似“水葫芦” 专家:实为水鳖, 影响河道环境
24日上午,记者在城区老运河沿岸采访时,发现济安桥附近水面上,几名河道保洁员正在打捞一种水生植物,从远处望去,密密麻麻的绿叶极像水葫芦。
岸边几位市民称,这种水生植物是“葫芦苤子”,属于本地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他们并不赞同保洁员清理这些植物。“这些植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几乎每隔一两天便能打捞一船。”保洁员化敬英告诉记者,这种植物很常见,自己在微山湖区生活的时候就经常见到,“河里如果长满这些植物,水面上根本过不去船,很容易缠住船桨。”化敬英称,到了冬天植物就会烂掉,也会影响到河道的水环境,所以必须及时清理。
“这种水生植物名叫水鳖,也被称为马尿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济宁市渔业局技术服务站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水鳖常用作园林植物培养,但在河道中如果大面积繁殖的话,会限制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就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河道生态环境。 (刘守善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