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喜迎十八大,展示新成就”综述之工业篇
记者张树锋
编者按:在建设现代化新兖州的征程中,过去的十年已然逝去,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辉煌的发展轨迹:主要经济数据大幅飙升、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一项项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坚决执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正确决策和部署的结果,是全兖州市各行各业人民群众奋力进取,勇于开拓,敢于付出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将决定今后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走势和趋向,也将影响着省、地区、县兖州市区的发展走向。回首过去的辉煌十年,是为了更加坚定我们加快发展,建设新兖州的信心和勇气。在党的“十八大”前夕,《今日兖州》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以此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为兖州的明天祝福、“加油”。
自改革开放以来,兖州便踏上一条“工业立兖州市”之路。三十多年工业发展,给了我们一个繁荣稳定的兖州,一个殷实富足的兖州,一个社会和谐的兖州。
在兖州三十多年的工业历程中,尤其过去十年最为辉煌,最为璀璨。过去十年,是兖州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是兖州由“工业大兖州市”向“工业强兖州市”转变奠定基础的十年,也是兖州工业对外开放度提升最快的十年。
一组数据更能说明兖州过去十年经济发展的变化:2002年全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2012年全兖州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520亿元,是十年前的5倍多;2002年全兖州市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2012年全兖州市预计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是十年前的6倍多;2002年全兖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2012年全兖州市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是十年前的15倍多;2002年全兖州市固定资产投资22.03亿元,2012年全兖州市预计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是十年的11倍;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1:49.4:36.5,2012年预计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3:58.7:34。
从2002年开始,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立兖州市”之目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并重,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化企业改革。十年间,我们经历了“非典”困扰,饱受全球金融危机低迷,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兖州工业发展的路子一直没有被动摇。正是在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排除各种因素的困扰和制约,兖州工业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兖州工业才有了今天的“柳暗花明”。
当外地人谈起兖州发展时都在说:兖州之所以有今天雄厚的经济实力,不就是依靠着一大批民营企业吗?
事实的确如此。兖州就是靠着一大批民营企业,才有了今天的兖州在济宁、全省的地位。同时,也足以体现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与厚爱:为企业新上项目腾空土地、帮助企业跑手续跑审批、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优化发展环境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工业兖州”奠基。
谁曾想到,十年前销售收入才过10亿、20亿的太阳纸业和华勤集团,十年后成为了销售收入过300亿的国内造纸、橡胶行业的“巨头”。谁曾想到,十年前一批作坊式的微小企业,十年后成了销售收入过100亿、50亿、30亿元的地方经济发展骨干企业。谁又曾想到,十年前兖州高新技术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十年后却成为兖州加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今年,预计兖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40家,是十年前的10倍。今年,预计全兖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