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邹城兖州市北宿镇卫生院宽敞明亮的治疗室里,73岁的东江村村民张庆元正在做磁振热治疗。老伴拿出一个星期的治疗清单,上面显示共花费919.22元,而他们最后只需要交纳413.82元,这让一直以来紧锁眉头的张庆元放松不少,而在之前,他们没有缴纳一分钱的住院押金。自2010年12月兖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实际效果如何?我们也许从张庆元身上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实行两年效果显著
入院不用交押金,只需留下医保或新农合证件,与医院签订协议,出院时结算自付部分。2010年12月,兖州中医院在全兖州市首先实行了“先看病、后付费”新型诊疗模式。实行这一新模式,不仅盘活了整个医院,而且让看病群众直接受益。2011年5月18日,济宁兖州市卫生局在兖州中医院专门召开现场会,试点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今年2月,济宁兖州市卫生局在全兖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该模式。自2011年5月至今年4月不足一年时间,围绕“先看病、后付费”,先后下发12个文件,涵盖多项推动该模式实施的配套政策。尽管改革有过争议,受过质疑,但实行“先看病、后付费”以来,济宁卫生部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底,全兖州市262家各级各类医保、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面实施这一模式,累计受益人群64万余人,各级医疗机构先行垫付资金16.74亿元,未出现1例恶意逃费的患者。这个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济宁模式”的新型诊疗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医疗卫生界引起强烈关注,并得到积极推广。今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在全国实施“先诊疗,后结算”,这一改革正式上升为国家政策。
百姓受惠 医患关系更和谐
受益的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在邹城兖州市北宿镇卫生院张建雷主任医师看来,医务人员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据他告诉记者,他们医院在实行该模式之前,每天的门诊量只有50多人,现在达到了100多人。病人数量增多了,医院效益就好了很多,相应的医院职工收入就有明显的增加。他告诉记者,以前绩效最多不超过200元,现在能有1000多元。而记者获悉,兖州市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以来,全兖州市各级医疗机构都走上了这一条良性循环之路。北宿镇卫生院院长程协慧给记者分析道:原有“先交钱、后治病”就诊模式,会出现患者缴纳大额住院押金、多次筹钱多次缴纳的现象,一旦押金额度不足,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后,患者无论是有钱还是暂时没钱,都能及时得到住院治疗。同时,患者在就医过程取得主动权,促使医院更加科学规范实施医疗救治。原有模式,因医护人员不断催缴押金,很容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甚至会引发医患之间的争执与摩擦。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后,患者住院不再缴纳押金,医务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去,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目前,“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已成为兖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兖州市作为唯一地兖州市级代表,在全国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片区会议、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等全国性会议上连续作了典型发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此项工作评为2011年度全国中医药工作十大新闻之一;201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报道了兖州市做法;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1951期《活动简报》专题刊发了兖州市经验做法;今年“两会”期间,兖州市委书记马平昌做客新华网专门介绍了此项工作,“先看病、后付费”作为济宁卫生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受到国家级媒体普遍关注。
强力推进 防范风险
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服务诊疗模式,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但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运营压力和风险。记者了解到,兖州市卫生、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要求按照上年度医院结算资金的15%预拨周转金,每年3月底前必须拨付到位,用于缓解医院特别是大医院资金垫付压力。同时,要求医保、新农合管理机构每月与医院进行一次费用结算,确保医院资金周转顺畅。兖州市卫生局还联合财政、民政部门设立了“先看病、后付费”专项资金,用于补助防范医疗机构因“三无”病人、恶意逃费患者带来的运行风险。另外,对部分住院费用较高的患者实行了分段结算的方法,住院期间医院对患者住院费用清单和病历实行“双公开”。个别困难患者,可持所在镇街、村居有效证明签订《住院治疗费用延期(分期)还款协议》,还款期限为1至2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