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突破发展瓶颈 提升区域竞争力 视频来源: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10月13日讯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钢铁产业是莱芜市经济的主导产业,这个因钢而建、依钢而兴的城市,近几年却遇到了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发展困境。为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一场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正在钢城全面展开。
又快进入采暖季,专门设计、生产供热表芯片的力创公司,对今年的市场充满了希望。刚刚建成的新生产线,让企业产能增加了不少。
莱芜力创公司市场部经理巩向健:我们的生产效率更加提高,就像我们原先生产一个产品的时间,我们现在可以生产三到四个产品。
同样进入丰收季节的,还有离力创不远的环球汽车零配件公司。在6万多平米的新厂房里,工人们正在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安装,今年年底,莱芜造的第一台发动机就可以在这里下线。
环球汽车零配件公司V6发动机项目总经理助理 孟兆锋:我们采用了一种可变缸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六缸、四缸、两缸工作的转变,因为它能有效的节省燃油,所以我们觉得它不愁卖,我们打算三到五年之内把产能提到20万台的规模。
从第一片芯片,到第一台发动机,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企业,却都和不远处的莱钢集团有着关系。
因钢而建的莱芜市,每5元的财政收入中,就有1元来自莱钢。靠着莱钢兴起的钢铁物流、钢铁加工等产业集群,更是撑起了莱芜经济的半壁江山。但与此同时,结构单一也让莱芜市发展受了限制。为此,莱芜今年启动大项目建设年,把目光投向了产业均衡发展上。
莱芜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罗万军:现在通过抓大项目建设,我们一步一步的把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等新的产业柱子竖起来,实现一个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局面。
立柱子,先要打桩子。莱芜政府的各个部门不仅招商上有了硬任务,在创造环境方面,更是卯足了劲。
莱芜力创公司市场部经理 巩向健:他们(政府)对这个项目的上心程度,比我们企业都大,就像高新区的一些领导基本上每天早上六点左右都会到我们的项目建设现场,帮我们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从开工到建成,力创公司只用了103天的时间,创下了莱芜最快纪录。而对环球公司来说,政府的“保姆式”服务,让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减轻了资金压力。
环球汽车零配件公司V6发动机项目总经理助理 孟兆锋:目前这六万多平米的车间前期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等我们投资达产以后,再把这个钱还给它,这样减少了我们7000多万的资金占用。
今年以来,莱芜已有229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大项目落地生根,比去年多了160个。其中非钢产业近八成。莱芜的目标是,力争三到五年内,GDP达到1500亿,地方财力突破100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