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青岛10月18日讯(记者 谭文宝 通讯员 孙景军)在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南北岭社区,段秀美拿着自己每个月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存折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现在光是养老金就可以拿到1000多块。
和很多农村社区的老年人一样,段秀美说,自己也曾经为今后的养老问题发愁过,但是自从有了养老保险,他们老两口是彻底木有了后顾之忧。
老龄化问题是眼下大家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让老年人老有颐养也是各级政府在努力解决的实事,青岛市崂山区总人口24.9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6万,占总人口的14.5%,是全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崂山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在为老惠老方面做出了充足的工作,为创建“老有颐养”乐园,打造宜居幸福崂山做出了贡献。连续三个周期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敬老模范区”称号。
记者了解到,目前崂山区实施了以企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老年人居民生活补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四保一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全区“四保一补”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养老金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同时崂山区还出台了社会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办法规定社会孤老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城乡一体化。从2011年10月1日起,崂山区将高龄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80岁,区财政出资为80、90、100岁三个年龄段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100、200、300元高龄补贴,让更多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工作。针对偏远社区或因身体条件所限不能参加集中体检的老年人,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山区社区开展入户查体,及时整理汇总体检结果,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为每位发现病患的老年人提出治疗意见。河东社区的高玉英患股骨头坏死卧病在床多年,正是一次医疗人员的上门诊疗,让医生发现高玉英可以通过手术来恢复腿部功能,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前不久高玉英成功接受了手术。即将重新站起来的她也是欣喜不已。
而为了解决老龄化发展进程中所伴随的农村困难、孤寡老人日益增多。2009年崂山区打破以往“五保”供养的旧模式,投资5740万元,建设集养老托养、康复医疗、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中心总设142个房间,可容纳300人居住,合并撤销了街道敬老院,实现了将社会孤老、贫困老年人、优抚对象老人和残疾老人进行区级集中供养。中心为入住的五保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享晚年。
在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不仅环境设施优美整洁,各类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再加上服务人员耐心周到的服务,让这里的老年人真正感到了幸福和满足。
一切不用自己操心,老人们闲暇时还会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而在崂山区的各个街道和社区,如今各种老年文体队伍已经达到了400支,在中韩街道华都社区,这支老年健身队每天早上都会出现在小区广场上,打拳跳舞。刘阿姨说自己在退休后一度总是呆子家里不愿出门,而自从参加健身队后,不仅强健了身体,心情也变得各位舒畅。
老人们告诉记者,如今各项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他们非常愿意参加文体活动,为儿女减轻负担,也为和谐家园做一份贡献。
记者了解到,今后崂山区将继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内容从保障基本生活向改善生活质量延伸,养老服务水平从生活保障向满足多层次需求提升,养老服务主体从单一政府保障逐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化参与相结合转变,全力推动崂山区“老有颐养’’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打造宜居崂山、幸福崂山作出新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