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9日讯(记者 赵晓林)“我们农业园里建了个农耕文化博物馆,不知道算不算目前我市百座博物馆建设范围内的项目?”这是玉龙山都市农业园总经理李成燕今天给记者打电话时询问的一句话。记者在简单了解了情况后,又赶到玉龙山都市农业园进行了实地采访。
防空洞里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
玉龙山都市农业园位于济南槐荫区陡沟街道办事处鸡耳屯村附近,到了陡沟街道办事处,沿着一条上山的小路向南,成片的绿树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玉龙山都市农业园了。农业园总经理李成燕接待了记者。在农业园里,记者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树木。李成燕告诉记者,玉龙山都市农业园辐射9个山头,占地面积2280亩,目前已形成“一山七区”、“一圃七园”的功能分区和生产布局。其中“一圃七园”包括珍稀苗圃、玉杏园、仙桃园、甜柿园、红枣园、葡萄园、椹莓园、市民菜园。园区功能分为“一山七区”,即生产功能区、科普展示区、循环节能区、天然氧吧区、农产品加工区、古迹文化区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区。
李成燕一边介绍情况,一边把记者领到了一座小山的半山腰,这里有一处防空洞,在两扇厚厚的石制大门上方的横幅上写着“农耕文化博物馆”几个字,进入大门,记者发现防空洞非常长,两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些中国历代的农具照片,数量不是很多,看得出来,这座博物馆一切还都在筹划阶段,还没形成系统、全面的博物馆展陈布置。
打造济南农耕文化特色专题博物馆
记者将济南市5年内打造100座各类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向李成燕作了介绍,李成燕说,没想到她今年初就开始筹划的这个“农耕文化博物馆”与此次大规模博物馆建设不谋而合,这就更加强了她把博物馆建设好的决心。下一步,她决定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然后再请有关文博专家做顾问,对博物馆的建设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她也要专门投资对防空洞进行整体改造,在不改变防空洞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加强展品的征集与布展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征集到一批具有典型农耕文化特色的展品,并对防空洞内部进行具有现代感的展陈装修,使这里成为一处真正具有济南特色,尤其是济南农耕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记者在防空洞中转了一圈,感觉虽然目前作为博物馆来说,还显得比较简陋和不专业,但这里确实具有地域特点和时代气息,而且防空洞内还有多个“单间”,在最尽头,还有一处常年滴水的溶洞,这些都是可供利用的资源。李成燕也考虑,要把这处防空洞充分利用起来,要在建设博物馆的同时,把“单间”布置成老式农家庭院或住屋的样子,利用原汁原味的农村的磨盘、炕、火灶等进行装饰,然后再引进农家乐项目,使这里既能观赏到农耕文化展品,又能品尝到最具农家特色的风味饭菜,使两项产业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互动性运营,使博物馆能长期运转下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