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巡礼 入地向海 高端装备产业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视频来源: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11月5日讯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高端科技崛起,产业高地隆起,走进 “蓝黄”两区,处处可以感受到高新技术引领高端装备制造“内向陆、外向海”快速延伸的脉动。
在山东科瑞集团钻机装备厂区,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钻机正在加紧调试,正是这样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让东营的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加速集聚。
依靠这些高科技项目,科瑞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可喜的不单单是企业的收入,更是它所带动的当地石油装备产业的好成绩。
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玉生:带动了上百家企业为科瑞配套,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据介绍,东营目前已有勘探、钻、采、输、工程服务等石油装备企业500多家,他们产品相关,产业相连,形成一条环环相扣、上下联动的产业链条,这一链条上每年形成的产值占全国的43%。
东营市黄蓝两区办副主任薛荣建:产业集聚度高、行业水平领先,成为全国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
陆地上,石油装备产业不断扩面,在海上,现代船舶工业则加速下潜。
在烟台,由烟台来福士交付挪威的第一座钻井平台 “先峰”号,日前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所有29座北海海域平台的综合绩效考核中荣获第一,被评为“5月月度平台”。在环境复杂险恶、绵延的挪威北海,能够 取得这样的业绩,靠的是来福士的科技实力。先锋号的下钻深度最大可以达到7500米,可以在全球五大海上油气田进行作业开采。与此同时,我国第一座自主设 计,自主建造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正停靠在烟台港码头,它已完成试航,进入交付前的最后调试阶段,企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它出海后,将象先锋号一样为 来福士带来更大荣誉。
在中集来福士的海洋工程研发设计中心,记者了解到,这里集聚了700多名国内外技术人员专业从事海工研发,从这里开始,中国海工实现了从基础设计到详细设计的全过程掌握。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 李磊:可以打破欧美海工发达国家在海洋高端平台核心技术这些方面的垄断,同时对于帮助我们在向海工第一梯队前进方向给我们一个很大推动力。
高精尖技术快速崛起,相关产业迅速聚集,一个点就这样撑起一个面,一批批高新技术就这样带起一个个产业集群,目前全国交付的7座半潜式平台中,就有6座来自山东。2011年,山东统计范围内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近600亿元,站到全国的近十分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