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水泊街道高度重视,以“道路硬化、环境净化、乡村美化”为重点,采取“强化管理、完善配套、狠抓落实、深入推进”四项措施,确保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个好”强化管理。组好一个班子,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办公室,统筹推进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建好一套体系,按照“定岗、定人、定责任”三定原则,分街巷、分区域落实到人,建立街道、村、组三级联动体系。用好一支队伍,综合考察聘用保洁人员,确保每村不少于3人,人均工资不低于500元,确保保洁队伍能干事、干成事。
“四个一点”完善配套。采取“梁山县里补一点、街道出一点、村居集一点、社会捐一点”的筹集方式,积极申报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努力争取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深入发动村居集资和社会捐献,有效破解资金瓶颈。截至目前,用于垃圾处理硬件配套、保洁队伍建设和环境突击整治已累计投入1000万元,形成了“村收集—街道运输—梁山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五项机制”狠抓落实。建立目标导向机制,把环境整治放到新农村建设大局谋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建立村(居)互动机制,打破各自为战工作格局,按照“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考核”的思路,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宣传教育机制,抓好舆论引导,消除部分村居“重房屋设施投入,轻环保设施配套”、“重村容村貌外观改善,轻人居环境提升”、“重村庄环境突击整治,轻常态管理机制”的现象。建立跟踪考核机制,实行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相结合,纳入干部年终考核体系。建立监督问责机制,有效结合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行政监督,对敷衍应对、效率低下的严格问责。
“六项活动”推进深入。把百日会战、创建省级旅游强梁山县、基层党建示范点标杆工程、廉政文化“六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周五清扫日制度等六项活动充分结合,捆绑实施,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使群众养成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质,建设生态宜居的和谐家园。今年,辖区硬化美化亮化工程顺利推进,新增农村道路11公里、城市绿地5000平方米、水面900亩,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水泊街道 王成雪 刘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