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社会民生热点,针对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制发检察建议,切实把好“方向关”。注重将检察建议工作重点放在事关和谐稳定、民生热点等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的重大问题上。在聚焦食品安全方面,提出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严查有毒有害食品的检察建议,保障居民餐桌安全。在聚焦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加快主城区河道污染综合治理的检察建议,促进生态宜居水城建设。在聚焦校园安全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大学校园周边旅馆业监督管理的检察建议,营造安全的高校周边环境,保护学子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调查研究,规范决策和制作程序,切实把好“质量关”。在加强问题针对性、必要性、提高文书制作质量等问题上狠下功夫,确保检察建议得到重视和落实。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建议问题,在检察建议发出之前,针对建议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问题产生原因,提出恰当对策,加强对检察建议说理性分析,增强检察建议说服力和准确性。慎重制发建议,确保决策科学,对是否制发检察建议的决策活动进行严格规定,要求承办人就建议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制发建议的必要性、以及下步跟进打算等向分管领导汇报,确保检察建议可以得到顺利落实。规范制作程序,确保文书制作精良,实行三审制度,承办人起草初稿交科室负责人审核,科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交办公室、法律政策研究室分别审查,确保文书符合一般行文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之后交分管检察长审核同意。
做好后续跟进,坚决破除梗阻,切实把好“落实关”。同步跟进,全程参与建议落实过程。检察建议制发后,适时询问落实情况,明确反馈时间,并结合被建议单位的实际,通过上门指导、开座谈会等形式主动提供服务,帮助落实整改。针对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提出的问题不重视、不解决、不作为现象,努力协调各方力量,积极与被建议单位协商,坚决破除梗阻现象,督促被建议单位落实整改,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同时,注重在深度挖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问题解决的层次和水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