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三轮违法载人为何屡禁不止?
农民“出行难”、“乘车难”是问题根源所在
从清晨6点至8点,2个小时的早查时间里,执勤民警共查获3辆载人农用三轮车,其中1辆三轮车撞人后逆行逃逸,查获1辆超载、改造的客车。济宁市交警支队任城区勤务大队接庄中队指导员刘亚东介绍,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农用三轮车非法载人情况大幅减少,但若想杜绝农用三轮车载人现象,仍需多管齐下,多方治理,同时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乘车难”等问题。“我们经常深入辖区村庄,向村民发放交通安全明白纸,宣传交通安全,加大对农用三轮车驾驶员的宣传力度,加强源头管理。同时,加强路面管控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处罚和教育并重,及时纠正驾驶员的违法行为。”刘亚东告诉记者,工地代替农民工向农用三轮车缴纳所谓的车费,同样应担负相应的责任。
而实际上,杜绝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现象,其实是应解决农民出行难题,大力发展乡村微型公交,扩大乡村客运覆盖面,增设公交线路,解决农民“出行难”、“乘车难”等问题。
他山之石
借鉴外地的经验,那就是根据实际客运需求,开通邻近乡镇及贯通乡镇各管理区的小巴车(小公共汽车)路线,让安全、舒适的小巴车取代农用三轮车。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有人再冒险去乘坐那些“三无”农用三轮车了。假设,乘坐小巴车与农用三轮票价相差不大,有小公共汽车供出行的农民选择,那么还有谁会冒险乘坐没有安全保障的农用三轮车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相反,如果农民出行工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即使管理部门三天两头“严查”,“三无”农用三轮车载客问题也仍然难以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