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环城西路段,发现这里的盲道损坏很严重。一些盲道已经被磨得斑斑驳驳了,有的漆色已经完全褪掉,上面凸起的地方很多都被磨平了,走起来和旁边的人行道没有明显区别。部分盲道变成坑洼,破碎的砖块凸出一角,行人走路不注意都会被绊一跤,更不用说是盲人了。除了盲道损坏严重外,部分盲道设计也不达标。盲道尽头要铺设圆点地砖,提醒盲人要转弯,在济宁古城墙下,盲道尽头处仍铺设长条地砖,继续前行只能撞到城墙上。(秦丹丹)
让盲道去忙正事
盲道很忙,却忙得有些不务正业:停放自行车、停放机动车、摆摊售卖、摆放垃圾……记者走访发现,散布于城区的盲道多数没有在忙正事,原本为盲人铺设的专用通道被大量侵占。
在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谈论到“面子”和“里子”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面子”的问题被相关部门所看重,而“里子”的问题却一般被忽略了。就像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很多路段在建设或升级改造时,都会考虑铺设盲道。这体现了照顾特殊、弱势群体需求的人文关怀的细节。盲道不仅是方便盲人出行、保障盲人出行安全的城市基础建设,更是社会对于盲人帮扶关爱的具体体现方式。
在济宁城区,盲道的建设力度还是很大的,但盲道被侵占或遭破坏的情况却屡有发生。在城区的很多路段,盲道都存在这损毁的现象,让盲人时常会“找不着北”;而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盲道被停上了机动车;靠近商铺的一些沿街街道,商贩随意占用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还有部分路段盲道的规划也存在不完善的现象。
作为城市大家庭中的一员,盲人出行的权利应该得到保证。而盲道的建设和维护,应该以方便盲人出行为出发点,让修好的盲道去忙“正事”,真正服务于盲人群体,这也是相关部门的义务。作为城市的规划者与建设者,应该多倾听这些弱势群体的声音,加大盲道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真正下大力气整治,把顺畅的盲道还给盲人,让盲道去忙正事吧。(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