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写了“禁止停车”,还是有机动车停在盲道上。
路边的盲道直接成了停车区。晋森 摄
12月4日讯 据《齐鲁晚报-今日运河》报道,车辆占压盲道,拖把、垃圾桶胡乱放置、盲道上坑坑洼洼、断断续续,频繁出现障碍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当日记者对济宁市城区的无障碍设施和道路上的盲道进行了探访,发现盲道被占压的情况较为严重,不少地方仍需改进。
3日中午,在城区建设路和秦庄路十字路口的西北角,盲道上堆着几块石头,石头的旁边是一个电线杆,加上盲道中间几块地砖的缺失,让这一小段盲道显得坑坑洼洼。然而在吴泰闸路和供销路交叉口往西100米路北,一段20余米的盲道,竟被一家公司设成了电动车停车区,一块牌子上写着“停车落锁,丢失自负”的字样。在英萃路北首,尽管盲道上写着禁止停车的字,但是盲道上仍然满满的停了6辆车,全部占压盲道呈一字排开。
盲道占压严重,无障碍通道也不再“无障碍”。在洸河路中段沿街的一写字楼外,本来设计好的无障碍通道,在快到台阶顶点的位置,竟然放上了一尊雕塑,使这个无障碍通道成了实实在在的“有障碍”。记者走访中也发现,一些书店等公共场所却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给一些残疾人士带来了不便。
“盲道被车辆侵占,本应安全的地方反而不安全,我们只有选择更不安全的非机动车道行走。”在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工作的按摩师福英和丈夫马新锋都是盲人,每天下班之后,都要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其中工作的地方离公交站牌有500多米,从公交车的下车站牌到家里也有200多米,这共计700多米路,成了福英和丈夫的上下班步行的必经之路。
“这700米路,有盲道的路段部分被车辆占了,一些盲道却被临街的商铺放上东西了,所以我们基本上不走盲道,而是走非机动车道,这样至少没有障碍比较顺畅。”福英告诉记者,但是由此也带来不安全因素,去年7月,马新锋就踩到了非机动车道上没有井盖的井口摔伤了手,“其实,我们也想走盲道,因为盲道安全,而且在拐弯和下坡处都有标志,这样我们走得更放心速度也更快,但是盲道上经常出现的障碍物,让我们对盲道只能敬而远之。”(晋森)
记者体验>> 盲道变“忙”道,障碍物真多
出行难,一直是困扰盲人的问题,盲道也正是因此而被发明出来。3日记者走访体验了环城北路段和古槐路段的盲道,发现多个路段的盲道变成“忙”道,障碍物很多,根本不适宜盲人通行。
3日早上8点半,记者从环城北路郭家花园小区出发,走了不到十米,几辆汽车依次摆开,把盲道挡得严严实实。记者看到,整个郭家花园小区前的行人道已经变成“停车场”,十几辆汽车停靠在盲道上。除了汽车“拦路”,盲道上还“潜伏”其他危险,盛满脏水的塑料桶、横放在桶上的拖把、随意堆放的沙土、凸出的井盖……
记者继续前行,前方突然出现一排低矮的简易房,卖豆浆、修自行车以及卖缸贴等摊位摆放在盲道上,板凳、插座线、暖瓶等用品也散落其中。简易房的居民如果从屋内推开门,门会直接打到盲道上的行人,正常人可以提前避让,对于盲人来说却是无法预知的危险。
早上10点左右,记者在古槐路附属医院看到,医院两边的盲道成为自行车、电动车停放处。两边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收取费用,自行车、电动车整齐摆放了两排,中间黄色的盲道成为过往行人唯一的通道。车辆停放处收费人员称,不知道黄色条形的是盲道,“我们在这呆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到几个盲人,正常人走不会出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