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之余总有遗憾,消费者投诉从不间断。记者昨日从市消费者协会获悉,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95件,处结率为100%。通过受理投诉,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7300元,其中因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6件,加倍赔偿额17340元,由消协提供案情政府罚没款2万元。本期接待来访、解答咨询2830人次。从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来看,第三季度,消费者投诉呈递减趋势,投诉数量首次下降。
投诉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本季度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情况看,投诉呈递减趋势,投诉数量首次出现下降。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投诉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政府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各类市场和商品的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净化了消费市场。同时,事后受理转为提前预防,根据日常受理投诉热点问题,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同时,市消协部门加大了对重点消费领域投诉信息反馈及消费警示的宣传力度,督促企业自律,提高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自觉性。一些经营者对其销售、维修等信息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对用户实行跟踪调查,主动把消费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遇到投诉纠纷都能及时处理,降低了投诉量。此外,市消协部门还利用报刊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加大对消费关注话题进行分析,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做好事前预防。
质量问题连续居高不下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本季度投诉情况分析,商品(服务)的投诉依然集中于质量方面,本季度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仍然是通讯类产品。市区刘先生在市区某手机经销店购买了一部手机,使用一月余,手机就出现故障,经常自动关机,有时出现黑屏。刘先生找到手机经销商要求解决问题,多次未果。无奈之下,投诉到市消费者协会,经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调解,手机经销商同意给予刘先生免费维修。
像刘先生一样,还有很多市民在购买手机时,出现质量问题投诉,从投诉来看,主要表现为手机无法开机或自动关机、显示屏不显示或黑屏、收不到信号或接听断线、按键失灵或接触不良,以及充电器、电池、耳机等配件质量低劣等。
【权威数据发布】:投诉按商品类别分
家用电子电器类64件,占投诉总量的32.8%;服装鞋帽类13件,占投诉总量的6.66%;食品类7件,占投诉总量的3.58%;烟、酒和饮料类4件,占投诉总量的2%;房屋及装修建材9件,占投诉总量的4.61%;日用商品类6件,占投诉总量的3%;首饰及文化用品类3件,占投诉总量的1.53%;交通工具类22件,占投诉总量的11.28%;生活、社会服务类12件,占投诉总量的6.15%;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6件,占投诉总量的3%;文化、娱乐、体育服务9件,占投诉总量的4.61%;邮政业服务2件,占投诉总量的1%;电信服务10件,占投诉总量的5.12%;教育培训服务9件,占投诉总量的4.61%;公共设施服务12件,占投诉总量的6.15%。
投诉按性质分:
质量投诉156件,占80%;安全类4件,占2%;价格类5件,占2.56%;计量类3件,占1.53%;假冒2件,占1%;合同类11件,占5.64%;售后服 务14件,占7.17%。
家用电器售后服务投诉多
家用电器售后服务缩水,以及不守承诺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市区王先生家住在城郊结合部,家中没有暖气。今年冬天,他在城区某商场购买了一个空调。从购买到安装使用,花费近一个月时间。购买时,商家承诺安装时间最快一个星期,最慢半个月。没想到商家总是以业务忙让王先生一次次等候。最后,在市消协工作人员的协调下,王先生于近日使用上了空调取暖。
据市消协的工作人员介绍,家用电器售后投诉的门类很多,主要集中表现为家用电器的售后服务不到位,表现为送货、安装、维修不及时,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各大商场、超市忙于促销,送货和售后安装、维修等服务跟不上。是商家和特约维修点的工作衔接不好,经常发生维修部和厂家以商家相互推诿的现象,集中表现有:商家和售后服务商态度冷淡,行动迟缓,安装和修理不及时;修理效果差,同一个问题连续修理几次都不能保证正常运行;部分维修人员擅自收取材料费、配件费,也有以无配件搪塞,延长安装和修理周期。个别经销商拒绝履行“三包”义务。以及部分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