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数据看英国人的一只脚已经站在幸福中的话,那么另一只脚却仍陷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过去10年的英国分成了两半,人均GDP在2007年到2009年间下滑了6.1%,人均收入也在危机期间有所下滑,目前的人均收入缓慢回升至2005年的水平。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11月2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11到2012财年英国人平均年收入达2.65万英镑(1英镑约合1.6美元),比上财年增长1.4%。不过如果考虑到同期3.5%通胀率,那么收入涨幅着实令人沮丧,因为英国人的实际收入仍在下降。英国国家统计局还表示,自2000年4月以来的12年中,英国全职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幅为40%,从18848英镑上涨到26500英镑,但是同期通胀率却达到43%。2007年至今的五年中,英国平均收入增长了10%,而物价增长了18%。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英国超过70%的家庭都在经济紧缩过程中感觉到财务吃紧。致力于帮助教育普通父母如何持家和养育子女的网站“互联网母亲”通过网上提问方式共访问了2000多名有孩子的家庭主妇,发现在约五分之一的家庭中,母亲必须每天省下自己的一顿饭钱才可以确保孩子有食物吃。61%的人则成为“月光族”,因为每个月的工资都会在月底前就花光了。
上升的数据不仅是通胀率和“月光族”的数量,还包括失业率。2012年前八个月英国的失业率为7.9%,这样的整体数据还掩盖了青年很受伤的事实,在16岁到24岁的青年中,目前失业率高达20.5%。而一年前的情况更糟,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何2011年8月伦敦会发生举世震惊的大规模社会骚乱。
有趣的是,英国人现在颇有些“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英国国家统计局所做的调查中,现在对生活和工作感到完全满意或者部分满意的人的比例分别高达67%和77.8%。
在经济危机中,英国人的幸福感却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无论是收入下滑还是失业风险都阻挡不了幸福的喷发。这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幸福感好像和经济情况真的联系不大。
爱健康爱自然创造集体幸福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都知道,经济数据并不足以衡量生活的幸福感。
周一上班时被堵在进入伦敦金融城路上的开车上班的交易员对这一点最有体会,在路上龟速前进,眼看着错过了开盘时间,这种感觉足以让人抓狂。在实时交通数据处理公司INRIX新公布的交通最拥堵欧洲国家排名上,英国以平均一年堵车32小时位居欧洲第四,伦敦一年堵车平均66小时高居英国国内榜首。堵车的经历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是幸福,但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堵车时造车大量的燃油消耗,这反而对GDP的增长有所贡献。
好在幸福的统计可以避免这样的数据误读。在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维度里,和生活的幸福程度相关的不仅是经济,还包括环境、卫生等因素。
当然休闲娱乐等也和人们的生活感受紧密相连。
目前68.3%的英国人对自己的健康情况感到满意。2008年到2010年间,英国男性的寿命比世纪之交的时候长了2.8岁,女性更是延长了3.3岁。这也就是为何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会自豪地向全世界展示国民健康系统(NHS)。
健康的身心和愉悦的感受来自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过去的12个月中,有超过一半的英国人至少每周会有一次走出水泥森林接近自然,到公园,到海边,到林地中去尽量放松。一到周末,在英国的草坪上到处都有踢球的人,乡间的小路上也有不少徒步的人,或许幸福感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与自然的交融。
此外,这一年多来英国大事不断,先是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举行了英国王室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婚礼,紧接着又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钻禧庆典,连番的庆祝不但起到了为经济衰退“冲喜”的效果,也将笑容挂在了一贯矜持的英国人脸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