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说,根本就没有速生鸡这个名字,它的学名叫大快型鸡。”一位多年从事肉鸡养殖场管理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担心这次铺天盖地的报道、关注造成“一个虱子烧了袄”的悲剧。据了解,从12月18日央视报道了“速生鸡”以来,两天时间,白羽鸡毛鸡价格每斤跌了1.4元,每只鸡苗价格跌了七成多,整条产业链迎来“寒冬”。
正规养殖场喊冤,“今年的买卖算是砸了”
原价15.8元的白条鸡,现价只要9.8元,在某超市生鲜专柜,白条鸡的促销价牌挂在显眼位置。然而,即便如此,仍旧少有市民选购。“心理上接受不了40多天长成的鸡,跟吹起来似的。”在一旁选购猪肉的市民表示,因为担心,近期都不想吃鸡肉了。
市民的谈鸡色变,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效益。据宁阳县沈加果凤鸣养殖场老板沈加果介绍,自从18日新闻播出以后,短短两天时间,毛鸡出栏价格从今年最高的4.9元/斤跌到了3.5元/斤。
十几天前,沈加果刚买进了3万多只鸡苗。“当时每只鸡苗是3.2元,这两天已经跌到六七毛钱了。”沈加果担心这批肉鸡的市场,“肉鸡能卖到四块二三才能保本,照目前的情况看,估计不会太好。”
按照预期,现在市场收购价比保本价低了将近1元钱,一只肉鸡大约在5斤重,也就是说这个行情下,他每卖一只鸡就意味着要搭进去5元钱,3万只鸡就是15万元的亏损。
长得快是因为品种和环境,“一个月检查好几次,不敢犯错”
“不能否定,确实有一些企业管理不到位,但那只是个别。”沈加果说,绝大部分企业不敢违禁使用药物、饲料,因为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这属于违法行为”。
“我们给肉鸡用的药是从泰安正规厂家进的,喂的饲料也是正规饲料生产厂家的。”沈加果说,“上面的监管力度很大,一个月来好几次,不允许我们犯错。”据了解,目前我市相关部门对肉禽的检查主要集中在肉禽出栏前,通过对饲料、种禽、操作等方面生产记录的检查,来确定企业生产是否正规。
“根本没有‘速生鸡’的说法,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大快型鸡。”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40多天喂出四五斤的肉鸡是很正常的,关键在鸡苗的品种、饲料和饲养环境上。据了解,报道中的“速生鸡”其实是白羽肉鸡,是美国培育出的大快型肉鸡。
沈加果介绍,为了给这些肉鸡创造好的生长环境,他们采用电脑温控技术,夏天吹凉风,冬天烧煤炭,保持鸡舍温度。“白羽鸡对环境要求严格,小鸡时温度在三十四五摄氏度,后期也不能低于二十四五摄氏度。”沈加果算了算,他这3万只鸡这个冬天需要“烧”近4万元的炭钱。
沈加果告诉记者,每只白羽鸡从进栏到出栏大约需要9到10斤饲料,成本在18元左右,40多天后,白羽鸡出栏。“按照美国给出的标准化规程,肉鸡的生长期是49天,但是在饲养过程中发现,40多天后肉鸡生长速度放缓,吃的饲料却越来越多,从效益最佳角度考虑,现在养殖户普遍选择45天左右出栏。”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肉鸡出栏后,养殖户不会立马上小鸡,而会空栏20来天。“先要打扫鸡舍,然后用消毒水封闭熏蒸消毒。”沈加果说,养殖场每年大约出5批肉鸡。
抗生素是必用药,但必须在规定范围内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畜牧业”,这是畜牧业相关管理部门的一条宣传语,可以说,也是下一步畜牧业发展方向。
以前农村谁家养鸡多,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鸡瘟”,而在现代化养殖场里,成千上万的鸡挤在一起,空气质量较差,更容易传染疾病。为降低死亡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现代养鸡业的普遍做法——可以这么说,不用是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