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民和玉锦园调味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打包。
25日,济宁市玉锦园调味品公司送来50个爱心书包,当日这些书包全部寄出。至此,本报联合济宁市教育局、济宁市邮政局发起“爱心书包”活动收尾,100位山区、农村的孩子请注意查收爱心书包。
“从报纸上看到孩子们的信息,想给他们送个新书包,希望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济宁市玉锦园调味品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每一位孩子都希望得到元旦礼物,有些家长在外打工可能送不了,我们也算替家长尽份心意吧。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很感谢《齐鲁晚报》提供这样的机会。
当日,本报记者、公司的工作人员等一起将这些书包打包邮寄。济宁市邮政局洸河路支局局长王多民亲自参与,他不仅核对孩子的地址,还将市民送来的铅笔盒、笔记本、钢笔等放到书包内。
不同学校分类打包、男女生书包要区别颜色、包裹外还要注明地址和学校……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忙活起来也需要很细心。将包裹分类打包后,王多民拿着名单逐一对照,核对了多次数量才放下心来。“给孩子们的礼物,一定要送到孩子手中,还要让他们满意。“王多民说。
看到正在邮寄爱心书包,正办理业务的市民也伸手帮忙。“这些孩子的确需要帮助,看到名单上孩子们的家庭状况,想着就觉得心酸。”市民孙先生说,社会上的爱心力量汇聚在一起,他们就能过一个快乐的元旦。
12月14日,本报联合济宁市教育局、济宁市邮政局启动了“爱心书包”活动,为山区、农村的100位留守儿童送去爱心书包。活动启动后,得到社会爱心企业的踊跃参与,还有很多爱心人士为孩子送来了钢笔、铅笔盒、写字本等学习用品。
现场花絮>> 市民主动帮忙写字条
“长沟镇张山小学二年级……”“《齐鲁晚报·今日运河》爱心书包……”在26个包裹中,工作人员在里面放了26张“爱心字条”,上面有有孩子的班级、姓名。虽然只是草草的几个字,它却和一摞摞新书包一起被送到孩子们手中,作为送给一份温暖的新年礼物。
市民王先生本来是到邮局给亲戚汇款的,无意当中看到本报捐赠名单的他说:“这些孩子太可怜了。”看到工作人员很忙碌,他也帮着写起爱心字条来,“你们咋打包,咋邮寄我不懂,就帮你们写字,也算尽一份义务。”王先生说。
写完字条,王先生又对照着包裹上的地址,把字条小心翼翼的塞进去。“看到这些爱心书包,还有这爱心字条,希望孩子们能高兴。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报社能组织爱心市民去学校看看这些孩子,为他们送去更多温暖。”王先生说。(记者 孔令茹 汪泷)